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天马行空四部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怀清台[第1页/共3页]

以计算物件体积的「量」来讲,列都城有计算「量」的标準,比方魏国的量制以益、斗、斛為单位,齐国的量制以升、豆、区、釜、钟為单位。据《左传》记录,姜齐的定製為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区,四区為一釜,十釜為一钟。齐国田氏门阀為了篡夺姜氏的齐国政权,拉拢民气,故窜改数制,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区,五区為釜,十釜為钟。另一方面,以量度物件重量的「衡」来讲,赵国的衡制以釿、鎰為单位。楚国以銖、两、斤為单位。据楚墓出土的砝码测量,楚制一斤均匀值是260798克。各地度量衡轨制的分歧,明显倒霉同一,故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命令同一天下的度量衡,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度量衡作為标準,规定标準度量衡器具须由官府卖力监製,官方不得私铸,亦规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一亩。秦朝度量衡器具的测算标準為:一尺為231厘米,一升為201毫克,一斗為2010毫升,一斤為25625克,一石(120斤)為3075公斤,每件标準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写成的铭:“「廿六年─天子尽併兼天下─诸侯黔黎大安─立号為天子─乃詔丞相状綰─法度量则─不壹怀疑者─皆明壹之」讲解:詔书中的「廿六年」即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天子」指秦始皇。「黔黎」指百姓。「丞相状、綰」指右丞相隗状和左丞相王綰。「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意义指度量衡不同一或者有题目的话,都要弄清楚,并同一起来。─《青铜詔版》”不过秦始皇也明白。要在短时候内推行单一的度量衡标準,可说是相称困难,乃至有能够引发一场大混乱。是以普通推断,秦始皇会在同一度量衡的詔书下达前,先设立一个过渡期,临时承认各地的度量衡标準,并製定严格的换算率作為折中体例。战国期间各国利用的货币,不管在形状、代价都不尽不异。当时通行的货币首要有四种形状,布币是三晋地区首要的畅通货币。形状像耕具中的鎛(bo,博);别的,齐燕赵三国亦风行利用呈小刀状的「刀币」,有些刀币更可长达十六公分;秦地、西周东周、赵魏沿河(靠近秦国)之地则风行「圆钱」;至於郢爰与铜贝,则只在楚国畅通。当时货币经济仍未建立。各国自铸货币,乃至私家铸币,货币代价则取决於此中的含铜量,含铜量愈高,货币的代价愈高。秦始皇因各地币制混乱,遂废除关东六国原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货币,改以黄金為上币。以鎰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為下币,曰「半两」,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銖。需求重视的是,「半两钱」只是对秦国铜钱的统称,不是指铜钱的实际重量。据《史记平準书》记录,秦钱既重。又轻重不一,故此难以利用。并非一种抱负的货币。另一方面,「半两钱」圆形方孔的设想,亦非秦始皇初创,班固《汉书食货志下》记录秦钱「质如周钱」,可见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前,已经有近似的货币设想。不过不管如何,圆形方孔的铜钱设想能够用绳索綑绑成串,照顾便利,遂成為东亚各国货币的本相。秦始皇在同一中国后,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办法,他在瑯琊台刻石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