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宋简介[第1页/共5页]
宋理宗无子,立他的侄子赵禥为太子,是为宋度宗。
宋端宗赵昰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逼迫他到西藏削发,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0多岁。不但政治昏聩,并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汗青上驰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公元1189年即位,公元1194年去位。光宗(赵惇),出世:公元1147年——归天: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代天子,年号庆元。
宋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天子,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天子。他是宋度宗的庶宗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霸占临安时,5岁的小天子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保护,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那不时价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本地群众甚感其恩,元军占据福州时,本地群众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奠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摆布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本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躲避元朝的查禁,以泰山宫作保护,泰山宫现存无缺)。
1276年1月18日伯颜带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乞降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天子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厥后南宋残存权势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天子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究还是灭亡了。
(自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起,到1279年底代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止,总计九帝,历经153年)、
宋卫王赵昺
度宗(1240-1274)
孝宗即位后,定年号“隆兴”,发愤光复中原,光复国土,遂规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号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受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丧失惨痛。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因为没有战事的滋扰,宋孝宗用心机政,百姓敷裕,五谷歉收,太安然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因为宋孝宗治国有方,以是使南宋呈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持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反面,耐久不去看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终究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南宋帝王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