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正其谊,不谋其利[第1页/共2页]
“累了。”云公子抬袖,轻柔地为她拭去额上的汗,这一行动,惊得前来为云公子开门的几个墨客面面相觑,都说云师兄清心寡欲,不好女色,本来是喜好男人啊。
临安书院招收学子,必有三场测验,第一场是考经义,以经籍中词句为题,学子必须作文申明其义理,尊孔孟之道;第二场考词、赋,或诗一首,但现在朝野表里皆崇尚词,故而,临安书院这几年的考题也是以词居多;第三场考时务策,意在奉告学子,若将来为官一任,必造福一方。三场测验下来,最后能进入临安书院的学子,天然少之又少。是以,这几个学子看到年仅十四岁的苏谨心也呈现在了临安书院的门口,哪有不震惊的,即便是世人赞誉的云公子,拜入郑山长门下时,也已年满十五,这么说,面前的这个淡紫色华服的小公子,岂不比云公子还要短长。
左边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要说这郑夫子与严夫子争夺临安书院山长之位,并非是为了争名夺利,究其本源,就是这师兄弟两人在学问上起了争论,郑夫子以为读书之人必须存天理、灭人欲,推许格物致知的理学;但严夫子却以为心外无物,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读书之人当以博取功名,以天下百姓为计。
大门的两边,是一副春联。
“对了,你还没说你姓甚名谁,家居那边?”
“云师兄来得恰好,本日严夫子过来,与郑夫子又吵了起来,眼下,郑夫子就在讲堂内。”一名手拿折扇的墨客道。
到临安书院读书的学子,并非是个个会插手朝廷的科举,也并非会将来出世为官,当然,大多的豪门后辈,若想要飞黄腾达,跻身士族,就只要读书招考这一条路,但一些世家望族的公子,他们中有很多人与云公子一样,实在并无任何的功名之心,不过是父辈皆出自临安书院,若他们不到临安书院读书,便能够会被族里的人瞧不起。
“玄卿,不要怕,云师兄此人除了心性冷酷,寡言少语,实在……人还是很好的。”为首的这名墨客一脸怜悯地望着苏谨心,当他正筹算伸手拍苏谨心的肩头时,却看到云公子冷酷的眼神俄然变得凌厉起来,吓得他忙缩回了手,云师兄的眼神好可骇,他又没做甚么事,不过是想和新来的小玄卿靠近靠近,云师兄如何就一下子冷了脸。
苏谨心只是个久居深闺的世家蜜斯,虽是两世为人,饱读诗书,但对于这般通俗的理学,当然也不懂,云公子在到临安书院的路上,给她讲了一些,她听得一知半解,不是很了然。倘若真算起来,苏谨心倒感觉本身偏向于严夫子那一派,起码她读书,是存有目标的,有私欲,诗词歌赋,子史经集,哪一样对她有效,她就学那样。
右边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看到那老者与这些墨客一起喊云公子师兄,并恭敬地对云公子作揖,苏谨心抿嘴,忍不住想笑,但身边的云公子,却面色安闲,一副谪仙之态。
这几个墨客中,最年长的已是白发苍苍,苏谨心见此,心中暗叹,读书也是需求天赋的啊,有些人穷尽平生,却老是科举不第,有些人一目十行,资质聪慧,年纪悄悄就已是功成名就。
就如方才大门前的那幅春联,便是出自郑夫子之手,郑夫子用心学问,偶然功名,只求有为而为,顺其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