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重臣外放有名堂[第2页/共3页]
武德九年,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亦有参与,成为从龙之臣。在此过程中,程咬金改名为“知节”。节字有很多种解释,比如时令、礼度、操守、节制等等。
谢逸少不得满头黑线,不得不说,程知节多少还是有点奇葩。
隋大业六年,盗贼风起,他构造百多人的武装,保护乡里,小驰名誉。后归附瓦岗李密,获得重用。
“遵循陛下旨意,臣至陈州后曾公开纳行卷,为陛下招揽两淮、乃至江南才俊。”侯君集照实道:“据闻谢逸当日怀揣佳作,却并未行卷,反倒将诗文卖于商贾之子……
“一群魑魅魍魉,宵小之辈藏在深处,抓不到尾巴也不奇特,只要江南士族能循分守己,便是大唐和南边百姓的福分。”
在这两人面前,“有眼无珠”的谢逸不敢托大,忙见礼道:“小子谢逸见过房相,程大将军。”
侯君集欠身道:“陛下,臣一向谨慎留意,江淮士族,高门大户相对都循分守己,并无异动。草泽之间隐有宵小,但一向未曾抓到尾巴,未能有停顿。”
臣得闻后非常不解,曾派人看重招揽,但他不为所动,以幼年浮滑,心性清闲,过往操行不佳为由婉拒了。”
“彼苍庇佑,想必皇后在天之灵亦在保佑稚奴。”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还得感激君集荐来的神医灵药,稚主子得以安然出险。”
从脍炙人丁的评书到影视剧轮番播出,《隋唐演义》的故过后代人耳熟能详。
简朴打个照面,谢逸跟着内侍分开,皇宫殿前,酬酢几句能够,其他话多说无益。
对于这个成果,李世民勉强还算对劲,但从长远来看,仿佛还远远不敷……
“君集啊,此番之事,朕要谢你。”
至于这位温文尔雅的文臣,竟是“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当朝宰相,李世民最为倚重智囊。此番东巡,更是独一服侍天子身边的文臣,其职位和本事可见一斑。
晋王殿下定然已经没甚么大碍了,那么之前担忧的糟糕结果便不会呈现,如此便不必枕戈待旦了,甚好!
不过演义多少有戏说成分,汗青上实在的程咬金或许豪放不羁,但毫不是个憨子。
ps:看在七夕还在码字更新的份上,保藏,保举票不能少啊,如果有打赏更好。
厥后虽都安定,但江南与北方仍有隔阂,并且另有宵小暗中蠢蠢欲动。这让李世民非常不安,现在江南仿佛已经是大唐的粮仓和财税重地,决然不能有失。
随后侯君集将《春晓》、《参军行》和《陋室铭》诵出,李世民听闻后连声奖饰,惊奇道:“没想到此子才调横溢至斯。”
“少年郎不必多礼。”房玄龄客气回应,脸上挂着一丝温暖的浅笑,显得夷易近人;程知节则是笑着点点头,估计内心还惦记取那几瓶琼花酿。
此中最具特性的人物大抵就是程咬金了,混世魔王的三板斧让人印象深切。
侯君集道:“谢逸此人年事不大,但非常奇异,臣在淮阳传闻他先前是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嗜赌成性,败光了祖上财产,还是以投湖他杀。
平凡人看来很浅显的外放,实际却很奥妙,大有花样,明眼人自会明白。从目前来看,结果还不错,南方士族心领神会,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