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页/共6页]
第一拍结束时,竟已有观者打动落泪,收回抽泣声,也不知是哪位多情的文客,震惊了内里的心弦。
大师跟着唱:“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唱到这一句,李季兰竟然对着沈绥表示出一副断肠幽思的神采,沈绥固然晓得是做戏,也被这动听神态迷了眼睛。
铮,焦尾收回非常苍索之音,统统好似看到了西域黄沙漫漫的场景。焦尾的音色不及雷音那般清脆响耳,但古朴圆润,沉淀着光阴的陈迹。焦尾本就是《胡笳十八拍》的仆人公蔡文姬父亲蔡邕所制之琴,此琴跟从了蔡文姬好一段时候,乃是最合适弹《胡笳十八拍》的琴。
踏歌世人却没几人听过此诗,不知该如何唱和,且被这动听的仙音所震慑,只觉灵魂都被摄取,飘零入九霄。一时之间,场中只要一人和道: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东风不了解,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这时,下半句唱和而来:
沈绥面具下的神采多了几分吃惊,随即扭头在四周人群当中寻觅,却始终未能找到那声音的仆人。听到声音,就连沈缙都吃了一惊,幸亏她心机本质极好,部下涓滴未乱,完美地持续弹奏着。李季兰本人也非常吃惊,一样寻了半晌未发明究竟是谁在唱,不由有些失神。
唱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时,李季兰刚好绕到沈绥身边,一个倾胯,道袍广袖文雅抛出,勾着沈绥插手了踏歌的步队。沈绥本有些不乐意,但既然人家都“应战”上门了,她也不会扭扭捏捏,大风雅方插手了步队,高挑漂亮的身影与李季兰相对,双双跟着琵琶鼓点踏节,沈绥扭腰旋身,一个鹞子翻身,腰间雪刀划出美好的弧线。
不能羞,不成休。就在沈绥的面前,一名金面女郎,一双清寒剪瞳,正沉腰倾胯,广袖翻飞,她眸中波光若盈盈秋水,俄顷望进沈绥心底,却又化作幽幽渊潭,难测深浅。雪衣弓足,仙落凡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彼时,沈缙已经入比试席,这席案是专门为她定制的高脚案,案肚恰好能吞下轮椅的扶手,高度恰好。本日沈缙漆纱小高冠束发,一袭天青色压云纹交领右衽广袖袍,坐于轮椅当中,孱羸风致,翩翩衣袂,精美美绝的五官,温润如玉的气质,无不让她成为了场中的核心人物。场下很多贵妇人见了此等俊郎,均是交头接耳,面现桃云。大唐女子,特别是一些武将世家的贵女,偏疼这类气质孱羸的美女人,也不知是不是遭到了武皇的影响,当年的莲花六郎但是让人印象深切。
不是沈绥,又是何人?
鹭云楼本就命鼓乐队待在楼下,一旦呼唤,便能上楼。因而很快,鼓乐队就来了,琵琶手、羯鼓手、箫笛手,一名位乐手,面露镇静之色,搬了墩子占有了鹭台的一隅。对他们来讲,本日能与董庭兰这等大师合奏,真是走了大运,死而无憾了。
恰此时,就见人群中,一袭白衣翩但是至,舞步轻缓,踏歌如步云端。她身材如飘雪落叶,轻飘飘就跃进了步队中,竟是将李季兰一晃,奇妙地错了个位,取而代之,与沈绥面劈面。
她定了定神,用心踏歌,不为所动。
除却楼高以外,鹭云楼最着名的就是顶层的露台。鹭云楼最高的露台,又被文人们文雅地称作“鹭台”, 上无覆顶之物,乃是全开放式露台,面积宽广,可同时包容百人不嫌拥堵。每逢夏季, 或有皇亲国戚来此乘凉,露台之上,竖起临时性的木柱,搭建起凉棚,曼纱垂帘,冷风拂动,置身此中,非常舒心。鹭台之上,常常停止各种百般的活动,或文人骚人在此斗诗词,或江湖侠客在此斗刀剑,或棋道妙手在此手谈厮杀。另有就像本日,乐律妙手在此斗琴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