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秦王(上)[第2页/共3页]
“那便是秦王。”身边一阵窃窃之声,我听有人群情道。
沈太后重现笑意。
我说:“问了又如何?”
世人喟叹一阵,天子道:“子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朕以孝治天下,最重典范。可惜昔日动乱,典范佚毁,特别前朝石刻的孝经,竟只剩残片,实深憾也。”
在很多宗室当中,天子最靠近的,不是赵王、梁王等手足,而是豫章王。不过豫章王的王后长年卧病,豫章王为照顾王后,一向在封国当中,朝廷多次征召皆推拒。传闻此番天子乃是派了梁王去会稽国相劝,他这才终究应许,带着家眷来到雒阳。
他坐在案前,轻视地一笑:“那反叛的西鲜卑,当初世人传得如何难对于,还劳累皇叔亲身平叛。厥后父皇派太子太傅脱手,不到两个月,便尽皆伏法崩溃。伯平还亲身将秃发磐枭首,带回京师告庙。”
豫章王本年四十多岁,与天子是堂兄弟,其父与先帝同母,自幼为天子近侍。
皇后笑了笑,道:“陛下莫非忘了?子旷在太学恰是主持修复之事。数月来,他召学士工匠补葺古籍,寻觅残本,已有大获。”
他的身形比四周的人更笔挺颀长,步态妥当,虽肤色不及几位贵爵白净,但端倪漂亮,在一群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中,自有一股超然之气,很难不一眼发明他。
青玄点头:“你就晓得公子。”
世人闻言,亦纷繁举杯,向太后祝贺。
又来了……我内心叹口气,就晓得他这般筹算。
荀尚闻言,笑而不语,荀凯面有得色。
“怪不得豫章王看着笑容常在,家中有如此宝贝,何愁不乐?”大长公主笑道。
“……无凭无据,怎敢妖言惑众!”阿谁少年冷着脸,气愤地喝道……
这时,豫章王向秦王问道:“久不闻辽东动静,不知那边如何?西鲜卑现在虽安定,东鲜卑及北鲜卑却也非循分之辈。”
殿上世人赏乐闲谈,说得热烈。
“若论大事,当属征西鲜卑大捷。”梁王笑眯眯地对天子道,“王师夺回遮胡关及石燕城,实可喜可贺。”
皇后忙应道:“妾晓得。”
太后点头:“这般便好。”
宁寿县主是豫章王的长女,名怀音,本年十六岁。她生得非常娇美,且聪慧机警,妙语连连,逗得沈太后和世人欢笑不止。
不远处的桓瓖朝公子抛来一个眼色,尽是讽刺。
“快看秦王,”青玄碰了碰我的胳膊,低声赞叹,“不想如此姣美!”
“边乱?戋戋鲜卑,有甚可惧?”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打断了我的思路。看去,却见说话的是太子。
平原王起家一礼,朗声道:“禀父皇,儿网罗了各版古籍三千五百六十二册,此中修复有四百二十一册,已全数赠与太学。”说罢,他从侍从书中接过一卷简书,亲身呈给天子,“此乃秦时的孝经,当世已是孤本,儿特地令人细心修复,请父皇过目。”
豫章王笑道:“是我罪恶,当自罚。”
我立在公子身后,眼睛瞟着沈冲。他本日戴的是一顶青玉冠,与身上的同色纱衣罩袍相称,甚是清俊。可惜奉侍的宫人有很多,他随沈延坐在劈面,我一点走畴昔跟他搭话的机遇都没有。
天子的其他各皇子公主也在,除了太子、平原王和城阳王以外,最受谛视标,是皇太孙。他本年十一岁,坐次挨着太子,生得端方,眉眼更似太子妃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