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茶马古道的来客[第2页/共3页]
难怪刚才在摊位上没遇见几个做买卖的中国人,豪情那底子上不了台面啊。
朱慈煊赶回了缅都,带着人亲身到阿瓦城的坊区看看,那边向来是商旅横集之地,也是城内最热烈的处所,人流麋集。
固然印度洋,南洋,乃至中国周边游弋的西方商船数量浩繁,但东吁南部的环境朱慈煊不甚体味,运气成分要占很大一部分,再加上吴三桂雄师步步紧逼,战事一触即发,可否绝地反击躲过这一劫还是个题目,即便等来了复书,那恐怕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了。
“孤无碍,勿扰百姓。”
“鄙人祖上是两湖盐商,万历老爷在时,鄙人的祖父南下经商,几经展转,便到了阿瓦城,以后,就在这住了下来。”那人说了半天赋把话说清。
这段时候,朱慈煊也没闲着,在坊区的摊位处随便转了转,倒发明有很多卖茶叶的,这些货色大多代价昂贵,质量也整齐不齐,朱慈煊随便抓了几把,味道古怪,也就没甚么兴趣了,即便如此,小小的行动却笑的摊主乐呵呵的。
对于“上师”朱慈煊,他们天然戴德戴德,开业的时候有的人还特地烧香礼拜,含混不清的念叨着朱慈煊的名字,不过,因为元气大伤,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停业了,房屋空寂,看起来像是皮肤上张出的一块块伤疤。
周凛带着人,保护在四周,眼睛四下望着,内心一点也没松弛,特别是太子殿下靠近那些缅人商贩时,他们更是格外重视,深怕那些东吁蛮子有甚么不轨,冲犯了太子或者其他如此。
几天后,皮耶耳带着四名助手沿水路南下,朱慈煊亲身给他送行,望着伊洛瓦底江潺潺的流水,划子越飘越远,贰内心也在伶仃自问,这一趟能不能得偿所愿,全要看运气了。
若不是太子出口制止,周凛就要把这个来路不明的胖家伙一刀砍了,也好让四周那些缅族蛮子看看,天朝上国的庄严不是他们能冲犯的。
从上到下,都是一身绸缎,固然是东吁款式,却远远不是浅显人能比的,伏地的手上各带有戴着三枚金戒指,左耳的耳垂上也挂着一个不小的金圈圈,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阿瓦城地处缅甸中部,作为王都,天然是东吁国的政治经济中间,而东吁国在全部中南半岛也是极其强大的国度,再加上城外的伊洛瓦底江和几十条良好水陆,这里堆积了数不清的商户,商贸发财并不敷为奇,来自多个国度的贩子来这里做买卖,朱慈煊远远打量畴昔,四周也算小有繁华。
也是,几小我身着大明衣冠,跟东吁的服饰有天壤之别,放眼望去,就属他们鹤立鸡群,如此一来,想要低调行事就千万不成能了。
嘟嘟囔囔说了半天,通译上前翻译道:“鄙臣听闻这里有人肇事,仓猝赶来,上师没事吧?”说完还左瞧右瞧,唯恐朱慈煊除了一点点岔子。
朱慈煊还觉得他是东吁国的富商,哪知他一开口,便用标准的汉话说道:
成心机....
“这么说来此人是第三代华侨了?”朱慈煊啧了啧嘴,他晓得西南边疆有闻名的茶马古道,自唐朝以来,就有中原商客沿这里外出经商,或从尼泼尔到印度,到经伊洛瓦底江到东南诸国,到了明清两代,茶马古道更是极盛之时,华商常常是几千人一起出动,乘上百艘大船,浩浩大荡,一起南下,贩马,贩盐,贩茶,贩棉,几近无所不包,以是,华商职位在东吁国向来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