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孙子传》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64章 穹窿隐居 太湖垂钓(3)[第1页/共2页]

虎谷近处有一山,初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梅花争妍怒放,芳香馥香,洁白如雪,繁花似海,故名“香雪海”。沿着盘曲幽深的花径拾级而上,直有“入山无处不花株,远近凹凸路不知”的感受。登上峰顶,极目了望,无处没有梅,无处不是花――雪海泛动,银波刺眼,娟秀瑰怪,蔚为壮观。那掩映于梅花丛中的亭台轩榭,酷似仙山中的玉楼琼阁,漂泊于沧茫的大海上,翼然腾空,美好绝伦。倘是三五明月之夜,银色的月光覆盖着梅花,乌黑的梅花映托着明月,六合一色,晶莹澈底,浑然一体,一片干净,轻风掺杂着梅花的暗香,拂面而来,观者飘飘欲仙……

傍晚,日落夕照,蔚为壮观――彤红的太阳落在铜坑桥中心,就像水晶盘托着一只鲜红欲滴的铜盆柿,令人垂涎欲滴;又像是悬空中的夜明珠,铜坑山、安山仿佛两条青龙,腾踊而起,相持合作,久久不下……太阳垂垂地浸入水里,天涯升起万道霞光,因而蓝天醉了,青山醉了,碧水醉了,人间的统统全都沉浸于红彤彤的昏黄当中。水鸟在空中自在安闲地翱翔,一会儿拍打水面,一会儿箭普通地飞向高空。渔舟挂着白帆,披着彩霞从天涯返来……此情此景,正如后代有诗文所描述的那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西崦湖畔的龟山、虎山,隔湖与安山、铜坑山相对,别具风情,构成了西崦湖特有的风景。东边,湖水穿过龟山、虎山中间的缺处,流入浒光运河和东崦湖。虎山桥高出两山,眺望如玉虹蜿蜒于白波青(yǎn)之间。龟山巍峨耸峙,冲霄摩天。西边,铜坑山和安山耸峙相对,中间一条白练把两崦湖和太湖连接起来,铜坑桥好似铁锁,又如长虹。桥外茫茫太湖,烟波浩渺,如果风雨晦冥,波澜彭湃,天涯之际,正如鱼龙变怪,腾空冲天;倘晴日艳阳,风平浪息,万顷碧波,银光粼粼,太湖诸峰历历可见,渔舟如叶,点点帆船,出没天涯。

太湖地跨吴、越,浩浩汤汤(shāng),茫无边涯。其形若腹中胎儿,南、东南及西岸皆光滑,北和东北岸则盘曲多湾,岸线长千里,水深丈余。湖中多岛,七十余峰,呈南北延长,多集合漫衍于洞庭西山四周及其北部沿岸一带。诸岛中以洞庭西山面积最大,其东十里许,有洞庭东山与之隔水相望,最高缥缈峰,出水千尺,为群峰之冠。东西洞庭山外,较大的另有三山、漫山、长沙、横山诸岛。太湖为吞吐性湖泊,沿岸河港纵横,河口浩繁,有交通之便,运输之利。气候暖和,水位稳定,冬少酷寒,夏无盛暑,是鱼类繁衍生息的宅地。湖中水产资本丰富,有誉为“太湖三宝”的银鱼、白虾、梅鲚鱼,和蜚声遐尔的湖蟹、鳗鲡、鳜鱼、白条鱼等宝贵鱼类,素有“日出斗金”、“天然鱼库”之美称。

孙武的萍踪遍及吴地的名山、河川、湖泊、岛屿,他的考查虽有所侧重,有所集合,但根基上还是跋山渡水,之以是分开来先容,全在于便利和节流笔墨,并非实际的考查线路就是如许。当然,欲跋涉一国的山山川水,费时决非一朝一夕,也不会一气呵成。

法华岭下是实相山,山下靠近太湖,山上有实相院,院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青石单孔拱桥,石工精美,式样古朴。每当重阳时节,登上实相山顶,立于小河水畔,脚下贱水潺潺,放眼郊野无垠,稻浪起伏翻滚,胜似太湖万顷碧波泛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