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驴磨磨麦 囊沙决水(1)[第1页/共3页]
楚昭王老是思惟极度,得了一柄湛卢剑,不深问情由,自觉悲观,一心只恃天意,整日做那霸诸侯、王天下的好梦;现在劲敌压境,则又悲观绝望,毫无拒敌信心。执意只在逃命。
伍子胥回至营寨,翻来覆去,一夜未曾合眼,但却一筹莫展。军务缠身,没法分开,第二天,伍子胥派蔡昭侯赶赴纪南城,向孙子陈述环境,就教攻城良策。日落傍晚,蔡昭侯返来,带回孙子画的一幅丹青。伍子胥展画于案,几次赏玩,不解其意。这是一张驴磨磨麦图,一间小小的磨房,正中一盘大大的石磨,磨上套着一头驴,磨顶装有漏斗,斗里盛满了麦子,驴走磨转,麦屑纷繁而下。莫非这是孙子授我破城之策?但是,这驴拉磨,磨麦子,跟攻城有甚么干系呢?伍子胥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搓手搔头,捶胸顿足,拉磨的驴似的团团乱转。转着转着,一个“麦”字,钥匙似的翻开了贰心灵上的锈锁——将麦城当麦子,只要有一盘磨,再有一头驴,渐渐地磨,就能够把麦城磨掉。倘给这攻城之策取一个名字,就叫做“驴子磨麦计”。
昭王拜别,世人再议,多以为现在只要战或守,决不能弃城而走,偌大的楚国,何能一仗不打就把都城拱手让与别人?幸亏当初建了两座新城——麦城和纪南城,与郢都互为犄角,战之不敷,守之不足。因而命斗巢为大将,率军一万,镇守麦城,挡住北路;命宋木领兵一万,镇守纪南城,挡住西北路;公子申本身领兵二万,扼守鲁洑江,挡住东路。其他西有川江,南有湘江,阵势险要,吴兵现无船只,勿需戍守。别的,让斗巢、宋木各从宫中领出些金银粟帛。到麦城、纪南城征召青丁壮从戎,共守城池。子西、子期亲带文武,恪守郢都。
延先一步回到郢都,向昭王哭诉了囊瓦遭败奔逃、武城黑和射前后阵亡、沈尹戌命他回都的颠末,昭王闻听,大惊失容,忙召公子申、子西、子期进殿商讨对策。正欲再度派兵救济,吴句卑赶到,呈上沈尹戌首级,禀明颠末景象,最后说道:“皆因令尹不消司马之计,方一败涂地。”昭王见了沈尹戌首级,大放悲声:“不能早用司马,孤之罪也!”并骂囊瓦道:“误国奸贼,偷生于世,猪狗不食其肉!”直到这时,昭王才熟谙囊瓦不是好人,但是为时已晚。
伍子胥率兵东行数日,直来到离麦城十五里的一座山下安营扎寨。营寨扎定,伍子胥与蔡昭侯带人微服窥伺,看麦城究竟如何坚毅,如何难攻。一行十数人,穿密林,过溪涧,来到麦城脚下,攀上一个高阜,埋没于树木背后,把麦城的地理位置、四周环境、城池特性、城上防备看了个一清二楚。这是一座新城,不但城墙高,城池深,城墙的砖又特别丰富。城门紧闭,城墙上旗号密布,戈戟如林,守城的兵丁大家弓上弦,个个刀出鞘。伍子胥边看边想,斗巢真不愧是楚之名将,这城上的防备充分辩明,他确是智勇双全,能攻善守,有他坐阵城内批示,欲攻而克之,难于上彼苍!攻既不成,何不围困?围也不成,伍子胥内心清楚,这一带盛产小麦,故而这座城叫作麦城,城里不但有多量存粮,另有大片耕地,歉收一季,可饱数年,如许的城,何惧围困!……
第三十章 驴磨磨麦囊沙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