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逆流暗涌[第1页/共2页]
宇文析眨了眨眼睛,手捻颔下长须,毫不避讳地冲刘鲂说道:“舒公工于心计,天下那个不知?客岁因平尉迟炯一役,舒公不肯前去监军,乃至遭到普六茹坚礼遇,遂不吝当垆沽酒,行韬晦之策,以求保全性命,然内心却常怀不平之意,寻机东山复兴,若非如此,你我三人又何故有夤夜同室共坐之缘?是以,我劝舒公,莫要再遁辞讳饰,当着梁兄和我二人的面,但要开诚布公些得好,免得彼其间还要处心防备,坏了共同的大事。”
用心对刘鲂出言相讽的黄脸老者名叫梁士彦,北周朝柱国,徐州总管,盛国公,而坐在右首的白面长须老者名叫宇文忻,西魏八柱国之1、北周大司马宇文贵之子,入隋官拜右领军大将军,柱国、英国公。
刘鲂心机多么敏捷,早就窥破了梁士彦和宇文忻这一问一答背后的真合企图地点,截口打断宇文忻的话,说道:“只可惜幼主不幸薨逝,周室皇胤凋敝,纵使英公五万雄兵在握,没有了复周这面灯号,统统岂不也是徒然?”
被称为舒国公的文士模样的老者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也拥戴着安抚那黄脸老者道,“盛公,你我都是天元天子驾前旧臣,幼主蒙难,原不该置若罔闻,但眼下长安朝中的景象,二位又不是不晓得,普六茹坚(注:即隋文帝杨坚,普六茹是北周天子赐给杨坚的鲜卑姓氏,杨坚受禅做了天子后即规复了汉姓)正虎视眈眈,欲拿周室勋旧开刀立威,在这个当口,你我都须谨慎行事才是。”
梁士彦像是贯穿到了宇文忻的企图,敬佩地望了宇文忻一眼,成心把话题扯回到刘鲂最为忌恨的高颖身上,冲宇文忻问道:“英公,我如何传闻,前些光阴,朝廷择定的幽州总管不是阴寿,而是英公你呢。以你英公昔日在军中的声望,要强似那阴寿百倍,为何普六茹要舍优用劣呢?”
(求保藏、求保举票)在间隔晋王府不到三坊之地的长安城内,隔着一条宽广的东市大街,与白日喧闹繁华的东市门脸儿相对,有一处三层高的“江南岸”酒楼。此时,天已近半夜时分,酒楼后院的上房里仍然透出一缕昏黄的灯光。
“舒国公,天到这般时候,如何还没有动静,不会是你派去的那人出了甚么事吧?”右首的黄脸老者终究忍不住,向居中而坐的一名文士模样的老者问道,语气中模糊流暴露一丝不安。
宇文忻会心,偷眼看了看刘鲂,重重打了个唉声,答道:“还不是高颖那厮顾忌某的身份、声望,坏了大事。不然,本日我便有五万雄师把握在手中,北可挡突厥来犯,南可......”
反倒是当初毫不起眼的杨坚相府司录高颖,慷慨赴难,临危受命,代替刘鲂前去河东担负监军一职,帮手韦孝宽胜利安定了尉迟炯兵变,帮杨坚度过了他入朝在朝以来面对的第一场危急。高颖也因此遭到杨坚的信赖和赏识,入隋后被赐赉尚书左仆射的要职,成为了当目前中位列第一的重臣。
宇文忻说到的平尉迟炯一役,是指一年前北周静帝宇文阐初登大宝之时,北周相州总管尉迟炯因不满宣帝大天元皇后杨丽华之父杨坚入朝辅政,而举兵背叛,连克州城,杨坚急派大将军韦孝宽率军前去平叛,却频频败在尉迟炯部下,乃至将令难行,军心离乱,情势非常危急。杨坚无法,只得向火线军中派出监军,对诸将加强束缚和监督,企图重整军威,挽回败局。当时,杨坚起首想到的监甲士选就是曾在宣帝面前建言,由本身入朝当政的刘鲂,成果,令杨坚感到绝望的是,刘鲂却以本身从未临敌掌军,且有老母在堂,不便前去监军为由,回绝了杨坚的要求,从而开端遭到杨坚的萧瑟,乃至于入隋以后,杨坚只封了刘鲂个舒国公的空爵,而没有授他任何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