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孤臣[第1页/共2页]
但是,做长辈的,却向来不会承情,直到真正撞上了南墙。
永兴军路,既然能让转运使宋守正晚节不保,让同平章政事张齐贤束手无策,水岂是普通的深?
作为切身经历过“陈桥兵变”和“武功郡王之死”等诸多大事的老将军,他对帝王心机,已经揣摩得再清楚不过。(注:武功郡王之死。赵光义担当了皇位以后,封赵匡胤的儿子为武功郡王。厥后,他当众怒斥对方窥测皇位,导致对方他杀以证明净。)
自家这个孙儿,从小就矗立独行,做事不喜好遵还是理。
以是,韩青在一群老将军眼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绝对值得学习取经。
现在,他独一的孙子,因为替朝廷做事成绩斐然,从临时的提点刑狱司判官,变成了正式判官,另有了正六品承值郎的虚职,按事理他应当欢畅才对。
朝廷不成能将永兴军路统统官员全都赶尽扑灭,留下来的必定是七成以上。而这七成官员,没胆量恨大宋官家,也一定有胆量去恨寇准,却能够抨击官家和寇准当初拿来砍他们的那把刀!
成果信送出去了,随信的年礼分量也充足重。乃至转着弯子,说动了前朝老相国吕蒙正出马,在过了年的第一场朝议上,就上书谏言官家召回寇准,以应对开春以后每年必有的黄河汛情。
“官家和寇老西儿,是拿佳俊当孤臣用呢!唉——”手拍桌案,韩重贵趁着四周没有外人,低声长叹。
除非在担负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判官之时,韩青任何弊端都不犯。不然,哪怕是芝麻大的小错,都会被人无穷放大,然后上纲上线,成为他“用心叵测”,“欺君罔上”的铁证。
像韩青这类,明显已经犯下大错,前程有望。却俄然又峰回路转,或者“荡子转头”者,更是凤毛麟角。
汴梁城内,前任殿前都虞侯韩重贵的门口,前来恭贺的老友旧友,则络绎不断。
因为客岁韩青当街殴打党项使者被惩办那件事,老将军跟他爷孙俩之间,干系实在有些僵。
但是,很多第三代将门后辈,都是读着读着,就又回到了马背上。恰好还吃不了军中的苦,只能在殿前禁军里头挂个七品或者八品的虚衔,然后回家混日子。
动静传开,永兴军路宦海又是一片哀叹之声。
固然寇准和向敏忠,都不成能在永兴军路逗留太久,但是,有二人联手坐镇,朝廷即便把永兴军路统统官员全都换掉,处所上都不成能再翻得起甚么风波来。
然后放下笔,对着窗外偷偷感喟。
特别是在李继和回到汴梁,将韩青在军中和寇准面前的表示一番吹嘘以后,各位望孙成龙的老将军们,愈发以为,本身的孙儿们,当以“韩家师兄”为表率!
以是,可贵干脆利落一回,直接“恩准”了永兴军转运使宋守正客岁递上来的乞骸骨折子,让此人回籍养老。
比来两年,汴梁的“气候多变”,真不是一个合适居住的处所。
但是,没等他们开端行动,赵恒俄然又通过吏部,正式授予了韩青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司判官的职务,以表扬此子先前立下的那些功绩,以及权任提点刑狱判官这段时候里,做事勤恳当真,卓有效果。
这下,统统人就都明白,赵恒是筹办对永兴军路下前所未有的重手了。
转眼到了年关,各衙门按例封印放假,休沐十天。
”不急着返来,家中归正无事。而你的两位堂兄,也能照保百口。好男儿志在四方……”在信的末端,老将军像平凡人家的祖父一样,啰啰嗦嗦地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