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92章 资水(1)[第1页/共4页]

东北过零陵县东。

山下有舜庙,南有回禄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大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蓉峰之东,有神仙石室,学者颠末,常常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

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作铜腥,鱼为之死。承水又东北迳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汉长沙顷王子度邑也。王莽改名曰钟桓也。武水入焉。水出钟武县西南表山,东流至钟武县故城南。而东北流至重安县,注于承水。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临承即故酃县也,县即湘东郡治也。郡旧治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县有石鼓,高六赤,湘水所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中覆船,扣之清响远彻,其类也。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边。

东北过夫夷县。

王莽改号抚陆,故楚南境之地也。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这地也。秦始皇二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又东北过邵陵县北县治郡下,南临大溪,水迳其北,谓之邵陵水。魏咸熙二年,吴宝鼎元年,孙皓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于邵陵县,县故昭陵也。溪水东得高平水口,水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西南流迳高平县南,又东入邵陵县界,南入于邵水。邵水又东会云泉水,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西北流迳邵阳县南,县故昭阳也。云泉水又北注邵陵水,谓之邵阳水口。自下东北出益阳县,其间迳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

涟水出连道县西,资水之别。

东北过湘南县南,又东北至临湘县西南,东入于湘。

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笔墨缺落,不成复识。自庙仰山极高,直上可百馀里。陈腐相传,言未有登其峰者。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注之。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湘水

涟水自湘南县东流,至衡阳湘西县界,入于湘水也。于临湘县为西南者矣。

又东北太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陵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孙皓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罗君章《湘中记》曰: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此中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