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济水二(3)[第1页/共3页]
又东过彭城县北,猚水从西来注之。
城之地点则钜野泽也。衍东北出为大野矣,昔西狩获麟因而处也。《皇览》曰:山阳钜野县有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蚩尤与黄帝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材异处,故别葬焉。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金乡数山皆空中穴口,谓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笔墨清楚。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光鲜,叩之,声闻远近。时太尉处置中郎传珍之,谘议参军周安穆,折败石床,各取去,为鲁氏以后所讼,二人并免官。焦氏山东,即金乡山也。有冢,谓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堑深十丈,两壁峻峭,广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门。门外摆布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谓之白马空埏。门内二丈得外堂,外堂以后,又得内堂。观者皆执烛而行,虽无他雕镂,然洽石甚精,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所未详也。东南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巨卿名式,山阳之金村夫,汉荆州刺史,与汝南张劭、长沙陈平子石交,号为死友矣。黄水又东南,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任城县在北,夏后氏之任国,王莽之延就亭也。汉章帝元和元年,别为任城国。县有诗亭,《春秋》之诗国也。王莽更之曰顺父矣。《地理志》,东平属县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国。其水谓之桓公沟,南至方与县,入于菏水。
泽水所钟也。《尚书》曰:浮于淮、泗,达于菏,是也。《东观汉记》曰: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与刘永相会济阴,山阳,济兵于此处也。
又东过东缗县北。
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
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经》书睢陵,误耳。
又东过金乡县南。
《郡国志》曰:山阳有金乡县。菏水迳其故城南,世谓之故县城。北有金乡山也。
又东南过留县北。
又东南过徐县北。
菏水又东,迳秦梁,夹岸积石一里,高二丈,言秦始皇东巡所造,因以名焉。
又东过昌邑县北。
孤傲母觉得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觉得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登科。
建和十年,尚书右丞,拜沇州刺史。处置秦闰等刊石颂德政,碑咸列焉。
留县故城,翼佩泗济。宋邑也,《春秋左传》所谓侵宋吕、留也。故繁休伯《避地赋》曰:朝余发乎泗洲,夕余宿于留乡者也。张良委身汉祖,始自此矣,终亦取封焉。城内有张良庙也。
《地理志》曰:临淮郡,汉武帝元狩五年置,治徐县。王莽更之曰淮平,县曰徐调,故徐国也。《春秋·昭公三十年》,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遂灭徐。徐子奔楚,楚救徐,弗及,遂城夷以处之。张华《博物志》录著作令史茅温所为送。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娠而生卵,觉得不祥,弃之于水滨。孤傲母有犬,名曰鹄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