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封禅[第2页/共2页]
李恪自长孙无忌的手中接过玉牒,缓缓捧起,神采庄严,朗声朗读了出来。
半晌以后,俄然一声宏亮的清唱在登封坛下响起,封禅的时候已经到了。
关于主礼官人选,李恪本来最早要定的是帝师岑文本,但此次封禅,是以两代帝王之名,长孙无忌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现在站在李恪身边的便是已经淡出朝堂多年的长孙无忌。
在宣读完玉牒文后,李恪也缓缓转过了身去,面对向了登封坛下的人群。
“良时已到,宣玉牒!”
这时,长孙无忌手中捧着玉牒,走到了李恪的跟前,将玉牒献上。
李恪看着人群,缓缓开了口:“我大唐立国以来,三十有六载,安乱世,平北疆,定西域,武功卓世,古所未闻,此亦多赖众卿之力。
看着面前的一幕,感受着脑海中的回想,李恪的心中前所未有的果断,他是大唐的帝王,这里就是属于他的乱世江山,他将会亲手把大唐打形成古所未有的富强王朝。
泰山之顶已然绝高,登封坛更在岱顶之上,当李恪顺着石阶缓缓登坛,呈现在了登封坛坛顶的时候,背对此人群,抛开了岱顶之上本来树木巨石的掩蔽,终究看清了全貌。
这一刻,统统人正都伏身在地,从岱顶之上,一起沿着山道,连缀到了山脚,就像是一条由人构成的巨龙,盘在泰山之上,而登封坛上的李恪,就是阿谁龙首。
泰山,亦作东岳,别名岱宗,山高奇绝,谓为五岳之长,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亦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言。
李恪站在登封坛下,昂首看着泰山顶上高近三丈,几近是凌于云端的登封坛,也不由心生感慨。
长久的安好后,就是一阵重鼓之声在山脚之下响起,紧接着是山腰,越来越多的重鼓顺着泰山的山道被一面面地敲响,一起而上,直到伸展到了登封坛上,敲响了登封坛上的最后一面鼓。
封禅的时候一到,全部泰山仿佛都在那一刹时温馨了下来,等候着大礼开端。
登封坛呈下宽上窄之状,共建三层,坛上坛下以石阶相连,因登封坛是为祭天之用,以是坛上石阶之数取极数,每层共九级石阶,觉得“天数”。
长孙无忌应道:“陛下放心,臣虽是一把老骨头了,还手脚还算便当,无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