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1页/共2页]
而方才李恪所诵的《答王世子诗》便是谢朓前去拜见豫章王萧嶷世子萧子廉所著,只是在王玄策的眼中,李恪的身份更像是身居高位的豫章王世子,而非求官的谢朓。
方才七月,身在突厥的李恪便已经见了雪。
而就在此时,仿佛恰是为了印证李恪的话中之意,门外俄然走进了一个突厥的酒保。
谢朓出身与琅琊王氏并称的陈郡谢氏,平生繁华倒是无忧,只是他一起宦途盘曲,不得重用,故而他的诗作中也颇多抑怨之句。
就在丹儿不知该如何回话的时候,本来在一旁安坐的王玄策俄然开口了。
李恪口中所诵的诗乃是南朝谢朓所著的《答王世子诗》,谢朓其人名声极大,丹儿倒是晓得,但这首诗的意义,她却只是一知半解。
李恪想了想,点头道:“谢玄晖诗作虽用字清丽细致,但多仿其先祖谢灵运,反倒失了他本身本该有的味道。本王所喜的,只是此诗与眼下的景象相称罢了。”
【送红包】浏览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存眷weixin公家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丹儿听了李恪的话,回嘴道:“婢子只想着一辈子服侍殿下,而先生将来是要出将入相的,婢子如何比得了。不过殿下口口声声说婢子表情差了,难不成殿下便看出了甚么?”
王玄策多么聪敏,李恪之言一出,王玄策马上便晓得了李恪的意义。
长安至郁督军山,两地相隔数千里,一来一回便是数月,当乔师望带着大唐与薛延陀立君臣之盟的国书还唐时,已经入了隆冬,而当李恪透过南来送信的密使得知此事时,已经是秋初七月。
王玄策不解地问道:“殿下喜读谢玄晖?”
丹儿越是说着,越感觉内里冷地短长,看着已经松掉了的门栓,嘴上有嘟囔了一句:“本日非得找人来好生修修这门栓,老是如许也不是体例,可不能冻着了殿下。”
丹儿虽是出身农户,但她却一贯聪明,起初在宫中便识得了很多字,迩来一向跟在李恪的摆布,耳濡目染之下天然也多有长进,李恪口中的诗句,丹儿也是耳闻的。
在当世,谢朓的名誉当然极大,但在李恪的眼中,谢朓在诗坛上的成绩还远远没法与大唐的那些名家比拟。不过眼下大唐诗坛未盛,李恪心中的那几位诗坛巨擘还不知在哪儿,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丹儿看着李恪少大哥成的模样,一下子愣住了神。
李恪闻言,笑了笑,站起了身子,手中拿着书卷走到了帐门边,看着帐外的漫天飞雪,轻声道:“飞雪天山来,飘聚绳棂外。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籁。有酒招亲册,思与清颜会。熊席惟尔安,羔裘岂吾带。公子不垂堂,谁肯怜萧艾。”
李恪耳朵里听着丹儿的嘟囔声,笑道:“你呀,就是表情差了些,你看先生,固然帐门开了,还是八风不动,稳如泰山。”
正所谓“胡天八月即飞雪”,漠北的雪来地远比关中要早地多地多,而本年漠北的雪却又比往年来地要早上很多。
“这北地的大雪来得本就比关中早上很多,你待惯了便好。”李恪看着丹儿气鼓鼓的模样,不由笑了出来。
李恪性子很好,从不等闲对部属人呵叱,丹儿与李恪相处地久了,说话也不像开初那样谨小慎微了,胆量反而大了很多,也敢同李恪说些打趣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