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燕阳府[第2页/共3页]
天威将军雪海山纵马提枪,只是一个照面两杆枪头上便溅血黄沙。其他几骑匈奴人大声喊叫,手里拿着他们独占的草原弯刀朝着雪海山划去。
“燕阳骑!破阵!”
匈奴人自恃为马背上的民族,只要跨上骏马,他们就是长生天最忠厚的兵士,汉人以农耕为主,中原各地又不产战马,只要凉州与幽州盛产马队,燕阳府之以是被匈奴顾忌,不但是因为有与他们一样在旷阔平原驰骋的战力,顿时的弓弩箭张亦不减色匈奴这些从小牧马放羊的兵士。更加让匈奴眼红的是这十万死敌不但大家身披厚重铁甲,连胯下的战马也披带铁甲,百步之遥,弓箭无用。
燕阳郡北边一个在国境上的小村庄。
远处匈奴游骑很快便看到了这面大旗,在这空旷的草原上实在过分显眼,本还悠然得意的匈奴们像是炸了锅一样,也顾不得给一旁的两脚羊放血,已经有十几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去。
黄沙漫过,消逝了这片的血腥味。
这座日升前还袅袅炊烟的村庄除了几声悲鸣外再无其他,一群匈奴游骑堆积在村庄核心,清理此次打劫的战利品,趁便将一些他们眼中无用的两脚羊割破喉咙丢在一旁,任凭鹰鹫扑食。
一排红缨渐渐游曳前伏,靠着百米间隔的冲刺只是一轮冲锋便将匈奴游骑仓猝构成的阵型击穿。
看来长生天此次是舍弃这几个信徒了。
日月旗如九幽令,子母枪是夺魂锁。两杆枪尖不知挑起过多少匈奴人,这两年游牧大帐里谈虎色变,玩命出来抢一把的匈奴只但愿长生天佑护,避开这杀神。
村头的土路上一匹神骏踏着沉重的法度在黄土上不断的踹足,马背上的身影格外威武,与那些燕阳义骑装束类似,分歧的是此人背后悬着日月二旗,一面书着‘义’,一面写着‘威’,双手紧紧攥着两把长枪,左枪稍长,右枪稍短,雪亮的枪尖在暮日黄沙下甩出几朵枪花,再加上此人一身的装束,像极了一朵带血芙蓉花。
傍晚日下,遥眺望去,远处离离青草上溅起滚滚尘烟,一杆蓝底红字的旗旄像是从地而生,比血还要艳上三分的‘燕阳’二字苍然有力,嶙峋而劲。
有次先河后御史台每日奏折如雪花一样上奏,却无一人胆敢弹劾燕阳府,圣恩浩大,连三公对燕阳府都闭口不言。
箭雨如蝗,连马都未能逃过一劫,直挺挺的载着马背上的尸身倒在了地上。
硝烟满盈,战马悲鸣。
那几个反应很快的匈奴游骑先是看到了两面旗,随后视野移到了两杆枪,不由的勒住了缰绳,面色如灰,比起之前任他们宰割的两脚羊还要丢脸几分。
这时燕阳大旗舞动起来,村庄里还狼藉的匈奴人只感觉空中一阵颤抖,惶恐的抬开端,看到不远处朝他们奔来的几百个包裹着铁甲的战马和闪动着银光的百来只枪头。
年青校尉闭上眼睛喉结转动。
“归去吧,阿于提大人说了,部落里的羊够用,起码四只脚的够了。”
燕阳十万铁骑,铁甲虎枪,红缨猎弓。此中八千人是当年跟着马昊明冲进匈奴王庭的骁骑,泰天帝为表其功彰亲身书了一面大旗,在燕阳府内日夜高悬,这八千铁骑更被御封为燕阳义骑。
汉景运十二年,当时的大汉天子下旨增设边疆三边,设府立军,但愿能够让这边疆之地得以安稳,却不想一发不成清算,成群的游骑肆无顾忌的在幽州边疆旁飞奔而过,偶尔停下的马蹄,常有如狼窥食般血红的眼神盯着南边不算宏伟高大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