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天下一统[第1页/共3页]
“我大宋在汴京投降,已受靖康之辱,岂能又在临安投降,绝无能够!”程黎言辞回绝。
杨沂中、李显忠折于乱军当中。
同日,东路护民军从淮西和州、淮东扬州建议渡江战役,西攻建康府,东攻镇江府。
战国二十一年,三十岁的辛弃疾单独率军北出,横扫蒙古草原。
战国十年,五万水军出泉州港,登岸琉球,搜索赵构不得。
护民军曾翻遍临安城,也未曾找到赵构的身影。
十一日,赵构仓猝下诏,立普安郡王赵晟为太子,兼领国事。
战国二十五年,辛弃疾第三次出征,击杀、擒获诸多部落首级、亲眷,同一北方草原。
这一年两国隔江对峙,仍然保持战役,持续四年未起摩擦争斗。
王宏逸道:“君上如何办事,你该当清楚,再问就没意义了。”
为消弭蒙古隐患,刘安不得不插手军事、政事,令王元、张维别离在原西京路丰州、北京路庆州开贸互市,加强与蒙古诸部的联络,削强补弱,均衡各部,以防草原俄然坐大,南下袭扰。
战国九年,身在潭州的刘安得报:三年前,赵构退走琉球,重登皇位,再建宋廷。
王宏逸不由皱眉,程黎解释道:“先皇十天前禅位,新皇乃太祖后嗣,普安郡王赵晟。”
临行前,君上只交代过赵构、秦桧之事,未曾提及新皇,也未料光临安会有此一出戏,王宏逸有些难堪。
“秦桧、万俟卨、张俊出城受死,昏君赵构自缢谢天!满朝文武,合用者留下,分歧用者归乡。”
七月十二,护民军兵锋直抵湖州,前锋到达长兴。
程黎言之凿凿,并与参知政事汤思退等数名重臣一起发誓,如有虚言,尽皆陪死!
孙正顿时不喜,王宏逸却笑道:“潭州之事已过十多年,昔日旧情所剩无几,现在各为其主,程老还是说闲事吧。”
王宏逸道:“君上心善,从不滥杀。你们君臣若肯投降,尚得面子。若不降,可逃得过这二十万甲兵?”
三轮石弹震慑过后,攻城之战临时停止。
战国二十三年,辛弃疾再次率雄师出征草原,活捉蒙古汗。
随后几天内,集结于江北的二十万雄师全数度太长江,铺天盖地向临安扑去。
稍作休整,持续向南杀去。
最后一个核心人物赵构,临安始终不能交出活人,也不能交出尸首。
隔日,孙正亲身操刀,将秦桧、张俊斩首,悬头钱塘门外。
“孙将军这话没事理,我大宋又未曾招惹你们,为何要渡江破我都城?”
十四日,王蒙领水军击败两浙水军,封闭杭州湾,临安震惊,封闭全数城门。
想了一想便说:“赵晟临时受让大位,此前各种与他干系不大,我们不会拿他如何。”
“贵军筹算如何让我君臣面子?”程黎踌躇了。
更费事的是,灭了金国以后,蒙古草原诸部趁护民军对北方草原掌控不敷,接连占有原金国北京路、西京路大部分地区,劫夺牛马无数。
战国十一年,水军再出泉州港,赵构惊惧而亡,携尸身而返,普安郡王赵晟多番讨情,葬于故乡开封。
争到厥后,学子联名上书、官吏纷繁上奏:一统南北,方为正统!
当月开端悄悄筹办,趁夏粮收割、秋粮抢种,河北、中原兵力暗中向长江一线变更。
几经催逼,程黎才奉告王宏逸,赵构已与禅位次日分开临安城,不知所踪。
“带他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