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临安君臣议裁军[第1页/共2页]
“依卿所言,金使携盟约已过泗水,不日便回汴京,两国和议再无任何不测。”
一听这话,张俊一个激灵,急道:“老臣到任枢密院不久,诸多事件缠身,宋金媾和,江淮诸军也需调剂,实在兼顾乏术。”
张浚、孙近听他们显功摆好,倒是不言不语,仅把目光投向赵构。
高迁脑筋一转,回道:“他是岳州人,即便被人杀了,也该是岳州管。等岳州发来公文,巡检司才气出动。”
孙近被点名,目睹局势明朗,忙道:“皇上既有摆设,臣附和当即裁撤。”
赵构一身素色常服正坐殿中。
裁撤雄师但是吃力不奉迎的事,办好了也落不到好,办坏了引发兵变,轻则丢官罢免,重则定罪。
同日,孙近被贬为分司闲职,张浚授万寿观使,归家赋闲。
“荆湖十几万军队,每日耗花赋税庞大,现在天下初定,急需疗摄生息,臣觉得该当当即裁撤,放还归田。”秦桧道。
张浚内心暗骂,急道:“皇上也晓得,老臣因岳飞之事,跟其部将多有冲突,若去鄂州,恐肇事端。”
枢密使张俊道:“皇上洪福齐天,大宋今后今后,定能日趋昌隆。”
见四人不开口,赵构正要点名,孙近忽道:“张大人久在军中,声望甚重,可担此重担。”
潭州步军总管兼领沿湖巡检司高迁的儿子高敢,站在父亲公案前,伸手翻动案上公文、卷宗。
“你真是...爹的好儿子!”高迁气得够呛,收起公文、卷宗,起家而走。
“荆湖御前诸军各自成军,各军监军已得诏令,无诏令不得出营。”
秦桧道:“两国交战十几年,百姓困苦,现在能停战,全赖皇上贤明。”
赵构固然清癯,面上气色倒是极好。
“此番和议能成,诸位爱卿,皆有大功。”
其人如此短视,一张一弛的事理都不懂,当初真是瞎了眼保举汲引他!
杨钦侄子死在湘阴?
“孙爱卿,你觉得如何?”
“感谢爹,我兄弟会感激你的!”
“爹你去哪儿,我兄弟的事到底如何办?”高敢起家追逐。
秦桧的目光从张浚脸上扫过,言道:“数年前荆湖兵变,多次围歼,数年不靖,腐败数十州县,恰是张大人坐镇鄂州,都督岳飞安定兵变。”
“岳飞军数年来一向扬言北伐渡河,雄师不撤,金国岂敢信盟约?”秦桧锋利的目光从张浚、孙近脸上扫过,言道:“军变之虑,朝廷早有摆设。”
下首摆布各坐朝官两人,均着紫衣,配金鱼袋,乃是宰相秦桧、枢密使张俊、参知政事孙近、太傅张浚。
“臣觉得不宜操之过急!”参知政事孙近道,“岳飞、张宪新死,军心不稳,现在裁撤兵队,恐怕会生祸乱。再者,金人少信义,不得不防。”
岳飞虽死,但那十万雄师有他的光鲜烙印,还是是赵构心头之患,一日不处理,便一日睡不平稳。
“好。那么谁去荆湖主持大局?”
“家里那么多钱,你为我兄弟出点钱又如何了?”高敢急道。
荆湖南路,潭州,巡检司。
太傅张浚急道:“金人几次无常,盟约虽定,但仍有能够违约背盟。依老臣所见,鄂州雄师不宜裁撤。若担忧生乱,多派监军,严控赋税供应便可。”
“别的,为防不测,早在客岁七月,淮北宣抚判官刘錡便被免军职,调往荆湖地区,知荆南府。鄂州如有变,刘錡尽可调拨旁郡兵将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