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辅家的长孙媳》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534章 空降馅饼[第1页/共3页]

兰庭仿佛沉吟一阵,才冷冷说道:“听你这番话,莫非魏国公是意欲取而代之?”

周王有圣德太后、晋国公及太师府大力互助,确然于竞储一役极大胜算,不过就算周王得储,这场战役也不会是以结束。齐王、秦王必将不会伏输,多少外戚勋臣仍然蠢蠢欲动,内争不能停歇,隐患此起彼伏,今上中昌隆世的弘愿便难以实现。”

这下子兰庭终究明白了魏国公为何遣谢百久“出战”,此人固然不善伪饰,但儒生的身份该当不假,也曾寒窗苦读饱学经史,倘若他深摸谢百久的秘闻,或许还能察明此人招考科举却因为各种不公屡试不第,但不成否定的是谢百久真正具有机辩的才气,如果换一小我,说不定就会被谢百久这番话压服。

他且听谢百久持续阐扬。

“今上心系民生,说到底是因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时,倚重令祖及许阁老真正良臣,以是大受几位政管理念影响,现在上在诸多良臣佐助之下才气登临九五尊位,故而也极其正视民气所向。然!今上虽怀贤德之志,慈悲民肠,不过柔嫩寡断有失果毅,这从今上固然早已谙悉皇长孙断非明君之质,却念及祖孙之情迟迟难下废储决计便可见一斑。赵副使一样参与废太孙一役,该当承认,若无魏国公及其赵副

“魏国公也只是让鄙人提示赵副使防备周王过河拆桥,但则也明赵副使既一意承先祖之志,力效于君国社稷,又怎会为此等后代私交影响便生摆荡?国公爷情知赵副使既然择周王而辅,定必是因周王确有可取之处,只是在国公爷看来,自从储位废悬,皇上虽也视周王为储君备选,周王却实在难以担负中昌隆世的重担!赵副使虽乃良臣,周王却断非明主。”

“许阁老与赵副使,但是意欲挟天子以令不臣之辈?”谢百久毫不踌躇便加以反击:“魏国公这等筹算确然倒霉于君帝,然先贤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魏国公道是信奉民贵君轻此一圣贤之见,方才如此运夺。”

谢百久如释重负,也并没有任何不满――因为他已经完成了魏国公交代的任务,把这一席话只字不落的奉告给赵兰庭,至于赵兰庭有没有被压服……

“这世上多的是乾纲专断之君,却没有真正能够从谏如流对清正良臣言听计从的君王,以是魏国公虽说确然主张帮手八皇子,但是也并不以为八皇子具有贤人之质,然八皇子若然得储,因仍为稚拙,不能立时亲政,故必设辅政大臣,十年之久,魏国公与诸位同心合力,虽不能包管完整改正久弊,但只要规复宰相制,从礼律之上,回归君臣共治,才气奠定长盛不衰的基石。”

“魏国公既然诚恳缔盟太师府,天然不会有所相瞒,今上既废皇长孙,便是不再主张朝臣辅政,此时若谏言舍长立幼必会引发震惊今上忌讳,以是魏国公的战略是先诱齐王针对秦王,使此二党蚌鹤相争,周王得利。再说得清楚些,魏国公会诱齐王刺杀秦王,先除秦王此一隐患,再设想让齐王遭疑,那么周王获储岂不是易如反掌?而齐王必将不会伏输,再一次谋刺储君乃理所当然,待齐王到手,魏国公再汇集罪证揭露齐王罪过,手足阖墙乃是今上心头大忌,届时哪怕仍然顾念父子之情,也必将不会放纵齐王极恶之罪。

兰庭挑了一挑眉头:起码这来由听上去要比为了木末“另择栖枝”像样很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