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碎杯拍案(2)[第1页/共2页]
说完,不等张文开口,房遗爱将身坐回席间,举起酒杯与杜如晦对饮了起来。
第262章 碎杯拍案(2)
获得张文的表示,世人接连拱手见礼,口声声要“何足道……”作上一首小诗以助酒兴。
嘟囔一句,这位文抄公摇身一改行动了一头倔驴,负手面对张文等人,冷声道:“本日门生陪家师饮宴,并无兴趣吟诗作赋,恐怕要让众位年兄绝望了!”
“咏梅诗?庞士元?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你叫我写我就写?那我成甚么了!”
搬出鄙谚敷衍后,唯恐世人不佩服的房遗爱,急中生智,忙弥补道:“鄙人暮年间曾拜读过陈寿先生的三国志,对庞士元、徐元直、武乡侯三位先贤的事迹非常感慨,之前张解元所列举的三首诗,恰是遭到三位先生的经历而有感写下的。”
低声沉吟,杜如晦攒簇的眉头舒缓开来,赞叹道:“不错,庞士元曾被孙仲谋藐视,初投刘备因为自大也曾做过一段时候的县令,咏梅诗的意境倒也合适他初年怀才不遇的境遇。”
房遗爱一心相遇杜如晦交好,哪故意机去理睬这帮醉鬼,秉着将张文等人哄走的心机,房遗爱随即发挥起了“太极神功……”
唐初《三国演义》还未曾出世,此中东汉末年的故事并不像后代这般传播之广,凡是环境下不过是被试子们用来当作史乘旁观,独一诸葛武侯的事迹传播甚广,至于昙花一现的庞统和徐庶,晓得的人并不算多。
抱着满腹疑问,谢仲举干脆不再去思虑,而是紧紧盯着站在一旁的房遗爱,看他以后如何答对。
“咏梅诗、侠客行、陋室铭,三首诗词已经天差地别,别说一十九岁,恐怕就是四十九岁都不见得有如此多的感到吧?”
张文的扣问出口,一众文人顿时被勾起了猜疑,就连席间的杜如晦、谢仲举,眸中都闪过了一丝猎奇。
张文见杜如晦夸奖房遗爱,心中妒恨愈演愈烈,随即心生一计,拱手道:“既然榜首有如此大才,何不趁着酒兴写下一首诗词,也好让我们领教一二啊。”
被张文这么一说,房遗爱顿时犯了难,他之前“文抄公附体……”只想着写诗这一桩事情,却未曾推测诗中所包含的意境,毕竟王安石、李白、刘禹锡三位前辈老先生,都是在饱经沧桑后写下的名诗,此中遭受那里会是房遗爱能够体味获得的。
“是啊,想吟诗作赋全都是有感而发,榜首不过一十九岁,想来那里会经历如此多的境遇?”
盘算算盘,房遗爱对世人重施一礼,言语和缓的成唤了一声“年兄……”
说完,张文对着同业数人使了一个眼色,摆了然是要找房遗爱的倒霉。
面对世人迷惑的目光,房遗爱思路敏捷飞动,拱手道:“几位未曾传闻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鄙谚吗?”
谢仲举手扶下颌,轻咬朱唇,眉宇间尽是思忖之色,“房俊年纪与我不异,即使自幼浏览古籍,也不成能有如此透辟的感悟吧?除非……除非他是一个不出世的神童!”
谢仲举在尚仪院通读古籍,模糊记得《三国志魏志》中有关徐庶的平生记录。
心中迷惑被撤销后,世人面面相觑,不由思疑起了“何足道……”是否真有才调的题目。
面对世人的劝说,房遗爱冷哼一声,他固然被人尊称为榜首,但始终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少年,何况又是理科出身心中不免有些傲气,现在见张文出言调侃,这位驸马郎那里肯让人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