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魏世家[第2页/共6页]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觉得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
三十年,魏伐赵,赵垂危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发兵,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大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堪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於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涓,军遂大破。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成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於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处置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於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彊秦邻之祸也。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是岁,文侯卒,子击立,是为武侯。
十年,张仪死。十一年,与秦武王会应。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来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来归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阳晋、封陵。十七年,与秦会临晋。秦予我蒲反。十八年,与秦伐楚。二十一年,与齐、韩共败秦军函谷。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为太子。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武侯卒,子罃立,是为惠王。
魏之先,毕公高以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厥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罃。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堪,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国土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乃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如果矣,又况於使秦无韩,有郑地,无国土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