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蔡邕笛[第2页/共2页]
这时,陈操之一曲已终,正要将箫支出布囊,却听船上阿谁年约三十的士人扬声道:“且稍待,我有一支柯亭笛相赠。”
宗之和润儿都爱坐船,一年也就这一回,闻言精力大振,一起学着丁府两个佃客那样朝对岸招手:“船来——船来——”
陈操之道:“焦尾琴、柯亭笛,蔡中郎雅事,如何不知?”
小婵跟从丁幼微多年,也识得字,猎奇地问:“操之小郎君,你说的蔡中郎是不是蔡文姬之父蔡邕?”
这处所既然叫做枫林渡口,天然是因为枫树很多的原因,不但枫树多,并且都是根深叶茂的大枫树,高达数丈,三尖两刃刀普通的细柄叶子很轻易翻动,一点点轻风就摇摆不定,收回“沙沙”的声响,枫树,风树也。
陈操之道:“既蒙赠笛,请以一曲为报。”说罢,就用这支柯亭竹制成的洞箫试了试音,吹奏起来,曲调回旋来去,似密意、似伤感,有悠悠不尽、深可玩味的意境。
这渡口有两条渡船,一大一小,大船长约六丈,可渡车马,划子不过三丈,一次能渡十来小我。
一曲奏罢,船头两个士人怅怅不语,很久,那赠笛士人道:“此曲更妙,敢问曲名?”
——————————
现在,这两条船都在北岸,两岸相隔3、四里,船要过来还要等好一会。
岸边另有一株曲柳,树干扭曲成奇特的“之”字形,横欹的那截树干表皮光滑,想必是常常有等候渡江的人在此倚靠了望。
小婵又问:“那柯亭笛和蔡邕有甚么干系,此中有典故吗?”
赠笛士人长眉一挑,说道:“莫非并非士族后辈,而是庶族豪门?那就太可惜了!”目视滚滚江水,沉默半晌,又道:“全兄乃散骑常侍兼司徒府拜候,有访察乡闾遗才之责,如有机遇,这少年你或可奖掖一二,昔日大司马陶侃也是出身豪门,全兄莫要轻视这少年。”
陈操之道:“《红豆曲》。”
陈操之接过布囊,也不伸谢,答道:“曲名《忆故交》。”然后缓缓抽出囊中长箫,动手沉甸甸,比普通竹箫重,箫身呈青绿色,纹理精密顺直,仿佛是刚斫下的竹子制成的,另有绿竹清气,曲指在箫身一叩,音色硿硿然。
陈操之并不知这两个士人是谁,也不在乎,只是获赠的这支柯亭箫实在是妙,本来洞箫的音域是比曲笛略窄的,但这支柯亭竹制的箫音域竟不输于笛子,音色的温馨文雅天然更不是笛子能比的,可谓是箫中极品。
感激书友们的票票和打赏,寒士已经在首页新书榜上了,书友们和小道一起加把油,让寒士再进步几位。
牛车上的人都下来安息,宗之和润儿刚才都在车上小睡了一会,这时揉着眼睛问:“到了吗,丑叔?”
陈操之浅笑道:“是。”
小婵看陈操之的眼神又有了分歧,这个小郎君真让她看不透啊,只不过一年不见,如何窜改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