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页/共7页]

真武汤方: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成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当,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96)伤寒五六日中风,来往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革更?,或心下悸、小便倒霉,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小柴胡汤方: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以是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以是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成下,宜麻黄汤。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革更?,小便倒霉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48)二阳并病,太阳初抱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成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敷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把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成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故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忌讳,诸汤皆仿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