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笑话[第1页/共2页]
杜云萝醒过来神,见父母都望着她,赶快道:“一年才包一回,我是忘了。”
“姐姐莫说我,”杜云萝嗔了杜云茹一眼,“姐姐清楚是有了黄糖,白粽子都能吃三个的。”
商讨之事交给了石夫人,杜府里只能等动静,各房各院的重心放到了端五上。
幸亏,杜云萝只是陌生了,而非全然不会,捣鼓了会儿,渐渐也就好了。
赵嬷嬷回声,退出去了。
甄氏脚步缓慢,絮絮说着端方,杜云萝却只感觉耳边嗡嗡作响,一个字都没听出来。
甄氏笑盈盈的,还未开口,杜云茹就插了出去:“包甚么口味的,也不会少了你的大枣。”
“先收着,打理顺了,初五凌晨就挂上去,”甄氏是斜坐在美人榻上的,此时换了个方向,一面理着衣摆,一面道,“雄黄酒可送来了?”
赵嬷嬷上前帮手,道:“说是傍晚时送来。”
杜云萝深吸了一口气,她清楚,她的内心,是恨不能再快些,再快些见到阿谁现在一样在筹办接旨的少年郎。
夏老太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杜云萝见夏老太太欢畅,摸索着问道:“祖母,我在外头瞧见浅禾了,如何不见四姐姐?”
杜云萝净了手,取过荷叶来,看着那糯米与各式馅料,一时有些发懵。
提起杜云诺,夏老太太的笑容里带出了几分寒意,道:“她啊,在西梢间里抄经呢。抄经要心静,你莫要去理她。”
特别是小粽子,一不留意,就乱了样了。
最后一次,包的是甚么味儿?
每一回,都是痛彻心扉,恨不能拿剪子剪了那圣旨。
赵嬷嬷出去道:“太太,二太太令人送来了艾虎菖蒲。”
心中一动,移步出来,东稍间里却没有杜云诺的身影。
跪祠堂还是抄经籍,对夏老太太来讲没甚么辨别,要紧的是杜云萝的表情,可不能因为杜云诺的那些小手腕而坏了情感。
杜云萝嘻嘻笑着躲到了甄氏身边,娇娇求救。
她宿世就对不起家人,这平生……
夏老太太是一味偏帮,杜云萝心中清楚,正要逗夏老太太高兴,就听外头一阵仓猝脚步声。
杜云茹脸颊飞霞,作势要打杜云萝。
杜云萝手上不断,嘴上道:“母亲,我们本年包甚么口味的粽子?”
为了她心中的念想,为了她和定远侯府那几个仇敌的恩仇,她走出的这一步步,与她本身是安静的,可对家人来讲,倒是担忧和心疼。
从最后的赐婚,到每回穆连潇奉旨出征,到他英魂不归,无数犒赏结了他的平生,到那一座桎梏了她的贞节牌坊,到世子之位、定远侯之位落到别人头上。
甄氏笑得合不拢嘴,却又要板着脸,一人各打了五十板子:“没个正行!”
甄氏点头,内心冷静数着,香囊已经绣好,等把香料塞出来封了口便成了,做粽子的质料也备好了,糯米泡发着,该筹办的都筹办了,一时便定了心,笑道:“行了,叮咛下去,依着旧例,该分下去的莫要少了迟了。”
兰芝眸色一凝,见夏老太太点头,她出去瞧了瞧,待再出去时,神采当中也难掩仓猝。
兰芝面上又惊又喜:“老太太,前头老太爷传了话来,说是宫里传旨的内侍到门外了,让老太太筹办筹办,领着太太、女人们接旨。”
可这一回,这圣旨是她盼着算计着求来的,杜云萝却感觉有些慌有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