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页/共6页]
向远不想跟他耍嘴皮子,归正也是闲着,就顺手从老胡的测字摊子里拣出一张,丢到他的面前。老胡把纸翻开,煞有介事地在向远面前挥了挥,纸上是羊毫写着的一个“会”字。
向远是买卖人的脑筋,既然买家都不计算,哪有卖家藏着不肯脱手的事理。这观音本是假玉,值不了几个钱,叶灵起初脱手风雅,让她小赚了一笔,她也可贵地风雅一次,做了小我情,将那观音送给了叶灵。她想着,说不定这金主一欢畅,在接下来的游程里脱手就更风雅了。
向远朝村口的老槐树走去的时候,天还没亮透,氛围中满盈着草地和露水的气味。路过邹家的门前,已归天的婶婶留下的小儿子邹昀已经背着一个背篓,筹办上山摘野菜。他们家也开着农家乐小饭店,各式百般的新奇野菜是城里旅客最喜好点的桌上好菜。
向远走过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容。邹昀这一年也上小学六年级,跟向遥同班。一样年纪的孩子,他却比向遥要懂事很多。他妈妈不测坠桥身亡已经差未几一年了,不久前,他爸爸又找了个邻村的孀妇,孀妇带来了亡夫的一子一女,重新凑成一个家庭过日子。邹昀成了家里最大的孩子,邹家婶婶活着时捧在手心的宝贝也不得不开端分担家里的重担。
“会……会……”他捏着皱巴巴的纸条喃喃自语。向远把双手抱在胸前,好整以暇地筹办听他扯谈。“说吧,‘会’又如何解释?”
老槐树下一向是向远招揽旅客的首选地点,是统统收支李村的人都必经的处所。向远在这里设了一个活动的摊位,卖一些村里的土特产和便宜的旅纪行念品。客人需求导游的时候,她把东西往包里一塞,立即就解缆解缆,便利得很。
日近中午,向远大略算了算,一共跑了两趟带路兼讲授的买卖,加上卖出去的记念品,统共将近百元的进账。这还只是长假第一天的上午所得,算得上差能人意。向远把钱谨慎收好以后,感觉有点渴,这才想起一个上午本身滴水未进。她喝了口随身带来的白开水,老槐树下卖凉粉的李家二姨婆让她喝碗凉粉解解暑,她笑嘻嘻地回绝了,非到万不得已不占人便宜、也不欠情面是她向远的一贯原则。
“别的东西,比如说呢?”对方如有所思地诘问。
向远侧身看去,“哦,仿佛是野杜鹃。”
那女孩皱着眉说:“但是杀本身爱过的人哪有那么轻易?与其杀他,还不如杀本身轻易些。”
老胡也跟着笑了一阵,很快便收了笑容,正色道:“不过,话又说返来,都说彩云易散,没了这个‘云’字,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人’。繁华虽好,只怕你射中六亲寥落,到头来伶仃一人。”
向远读高三了,开学快一个月了,可在镇上高中的学费还没交齐。她给黉舍打了张欠条,就等着这七天的支出,不但能够处理学费题目,她和向遥今后几个月的糊口也有了下落。
向远持续开着打趣,“谁让我没了这些东西,我就要让他不得好过。就像化作树仙的阿谁女人,如果那男人拿走了她的钱,另娶了别人,她落得人财两空,换作我是她,我宁肯杀了那男人也不会傻到让本身变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