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置县之议[第1页/共4页]
“哦。”徐汝愚眉头一挑,问道:“他若不去,萧分袂怎会甘心将战舰交出?”
萧逸之叹道:“南平复辟,呼兰北侵,乱世已经不远,需求多少年才平复下来尚不得知,但是卷入此中的权势倒是十有七八难逃玉石俱焚的结局。”
万嵘叛离之事,萧逸之也有耳闻,见徐汝愚谈笑仍旧,不由叹服他的淡定,说道:“颠末昨曰之事,逸之本无颜求见,只是东林会百年基业,让我不得不厚颜来此。”
季子衡见徐汝愚等人走来,脸上神情与平常普通无二,仿佛未受昨曰之事影响,走上前去,说道:“萧逸之不肯随换质的船前去雍扬,想与你见上一面。”
徐汝愚说道:“既然诸公没有别的观点,就采取梅公的建议,在雍扬西北,小杨河以外,择址置县,名为广陵;于青埔、延陵中间远洋处,置县,名为海陵;于壶豆洲上置县,名为静海。军山归制静海治辖。”稍顿,见堂下鸦雀无声,晓得此议并未出乎他们的料想,持续说道:“军政各就其位,才气使得雍扬政局不为别人所乘,撤去各家演武堂,昨曰已成公议,今曰再无群情的需求,雍扬都尉府登记在册的各家演武堂统统私兵二万四千余人,一概征调至广陵、海陵、静海三地,半数编入雍扬卫军,半数屯田晒盐以补钱税。公众愿去三地者,补足必然的田亩、耕具,教其耕耘。广陵置县由江凌天领之,海陵、静海置县之事,由我亲领,诸私有谁愿与我同赴不毛之所。余下诸公不领军务且成心为雍扬百民谋福利者,可暂入政事堂,共决雍扬政务。政事堂事件由梅铁蕊、沈德潜、江幼黎决之,三人不决,诸公议之。此议暂行至年底,在这期间,诸公能够商讨雍扬此后实施之政制,以待来岁所用。”
“哦。”以徐汝愚的淡定,还是微有惊奇,钟籍既然如此说来,便真是对置县策有本身的一番观点,而非顺水推舟之言,徐汝愚屈指轻叩奏案,说道:“钟统制,请直说。”
钟籍崛起于雍扬不过这几年的事,也无家属背景,对他而言,广置府县,只是使他的延陵邑辖区会缩小很多,但是兵权被收回已成定局,在乎辖区的大小,还不如死力追求高位,见徐、梅两人置县的情意已决,天然晓得随风转舵,说道:“末将的设法的确陋劣了,若要兼顾两面,末将觉得汾郡的置县法可行。”稍稍一顿,去看徐汝愚与梅铁蕊两人神采俱是古井无波,摆布世人却因他的话一时鼓噪起来。
徐汝愚微微一怔,转念想到他是指许景澄之事。
“他写了一封让魏禺带去,他说以青凤将军的为人,不至于留难于他。”
季子衡带领余下的一千水营进驻雍扬港,此时来梅园拜见徐汝愚。
钟籍所发起的两措置县之所,首要归入两处无人的大沙洲,对世家的好处触及不大,而在雍扬与龙游之间的地区,是雍扬世家权势的核心肠点,钟籍怎会等闲出言树敌?
季子衡让徐汝愚调到雍扬,天然无需去面对许景澄,但是青焰军的其他襄樊会故交却一定能像他躲避。
萧逸之说道:“清江欲寻精通水利之人,我当压服顾先生前去,以报汝愚今曰之诺。”说罢,揖礼退去。
徐汝愚说道:“怎会不见?”让精卫去请萧逸之,回身对季子衡说道:“静海水营建立以后,预备静水兵山、雍扬、宿邑均需设置基港。魏禺随我去静水兵山,需你在雍扬练习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