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3章 荀彧出仕[第1页/共2页]

现在,荀家有他和叔叔荀彧在华朝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个吏部副部长、一个荆州州长的位置。即便曾有过地盘被充公的波折,也涓滴不会摆荡荀家将来在朝野中的声望与影响力。

“朕亦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有宵小之辈,心胸不轨,企图颠覆华朝江山社稷。朕在此严明声明,凡有勇于进犯华朝官府或军队者,一概视为叛国之徒,必将严惩不贷!”

“朕愿与天下百姓共享承平之福,同谋中原之乱世。愿我华朝百姓,世世代代,永享承平!”

“现司隶、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凉州等十三州之地,皆已归入华朝之版图。朕将秉承仁德之道,以安百姓,德治天下。凡我臣民,皆应恪失职守,同谋国事,勿忘承平之愿,勿负朕之希冀。”

荀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和煦的笑意,仿佛早已洞察统统:“叔父多虑矣。当今天下初定,恰是求贤若渴之时。以叔父之才,皇上早已敬慕多时,怎会因过往之事而有所介怀?只要叔父点头,皇上必将喜出望外。至于朝中同僚,有皇上信赖在前,他们又怎敢轻言非议?不过,叔父须知,朝中内阁大臣、八部部长等高位已各有所属,即便退隐,亦需有从零开端之心。但吾信赖,皇上定不会委曲叔父之才。”

持续数日,洛阳城表里,不管是贩子冷巷还是皇城根下,皆是一片欢娱。人们喝彩雀跃,敲响铜锣,庆贺这多年未见、来之不易的天下承平。

“真是世事无常,”荀彧轻声感慨,仿佛是在对过往的风云变幻停止一场无声的对话,“想当年,皇上还在并州太行山的艰巨困苦中挣扎,现在仅仅几年时候,却已一统国土,成绩千秋伟业。”

荀家将来在华朝,必然是最显赫的政治家属之一。

更有文人骚人挥毫泼墨,题写“天下一统,承平可期”的春联,贴于门楣之上。

荀攸肃立一旁,目睹着面前这一幕,心中涌动着庞大的感情,好像潮流般起伏不定。他能感遭到,皇上对荀彧的这份任命,不但仅是对其出色才调的高度承认,更是对荀氏家属团体的坚固必定。

“朕深知,天下承平非一日之功,需我华朝高低一心,共同尽力。朕将广纳贤才,兴建水利,生长农耕,鼓励商贸,以充分国库,善待百姓。同时,朕亦将加强武备,以保社稷之安宁,护我中原之边境。”

很多比来几年才安定的州郡,老百姓对战乱频繁、兵祸连绵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即便最早被安定的并州、兖州、司隶,三州老百姓仍然记得几年前那残垣断壁、十室九空的场景。

荀彧闻此任命,不由惊诧,封疆大吏之职,足见皇上对其信赖之深,才气之承认。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之情,膜拜在地,誓词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皇恩,尽力以赴领受荆州政务,安抚民气,鞭策地盘鼎新,让荆州成为一片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的乐土。

次日,荀攸携荀彧入宫求见天子张循,一番竭诚之言,表达了荀彧愿为国效力的决计。张循闻讯,喜不自胜,亲身于御书房访问二人,更以体系检测荀彧之至心,确认无误后,当即委以荆州州长重担。

从太行山中占据陆家庄算起,到现在同一天下,张循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候。

只要有皇上的信赖与承认,那些以往在汉朝所看重的良田万顷、仆人千员,都显得微不敷道。因为真正的力量,源自于皇上的信赖,源自于为国度和百姓所做的进献。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