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县尉[第1页/共3页]
荀贞涓滴没有将县尉来这件事放在心上,归正事情已经做下,再去担忧泄漏之类的也毫无用处,大丈夫应当拿得起、放得下,干脆不想。比拟县尉登门,他现在更体贴程偃。
“未曾来过?”
“是。刚开端练习里民,前晚、昨夜,别离请了里长们和一些懦夫喝酒。”
“启禀尉君,并无线索。遵尉君的号令,我等将许仲的画像吊挂在了舍外塾中,凡有过往的路人,我们都有扣问。至今为止,尚无人知其下落。”
刘德朝阁房看了看,说道:“刚吾来时,见许母从室内出来。她在这里住么?”
“现在玄月,正值‘备寇’之季。仆调集了一部分本亭里民,从大前天起开端了练习防备。”
这两天一向是繁家兄弟在亭舍中值班,他两人答道:“是啊,还是那副模样,半死不活的。醒了就举石头,吃饱了就睡觉,一句话不说。”
冯巩劝说无效,只得作罢。回到本身屋中后,他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披衣出门,立在院中的大榆树下,仰观夜空,见星光闪动,月冷如水,不由长叹,自言自语地说道:“今不舍二百石谷,来日必是以致祸!”盘算主张,必然要做点事儿来弥补父亲犯下的错误。
“何事?”
出了门,穿后院、经前院,又出舍门,在吏、卒的簇拥下,刘德翻身上马,临走,像是俄然想起了甚么,招手表示荀贞近前,说道:“吾见你舍中前院放了好几个酒瓮,克日有喝酒么?”
“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他是乡亭人,对么?”
陈褒从犴狱里出来,凑到荀贞和杜买的身边,问道:“如何样?尉君都说了甚么?”
荀贞恭谨应道:“是。”
荀贞看出了他的羞惭,笑道:“尉君久居高位,不怒自威。杜君,你说甚么时候你我也能像他那样?”
“你说的对。……,但二百石米粮太多了,你我做不了主。”
有汉以来,谷价最便宜的时候是前汉宣帝期间,“谷石五钱”,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儿了,每至乱世,谷价必升,当明天子登基后,一来朝政暗中,二来铸钱太多,“谷以是贵,由钱贱故也”,处所上的谷价最贵的已涨至“米斛万钱”。一石粟米,一万钱。
“只明天一天,荀君就起码发放出了六石米粮。我传闻诸里统共凑出了四五十石粮食供练习备寇。一天六石,四五十石不敷十天之用。……,为了表示歉意,不如由兄长亲身出面,以此为借口,把些米粮送给亭舍。”
刘德没说甚么,只点了点头,又问道:“吾入室前,听到犴狱中似有动静,里边关的有人么?”
“接尉君号令的当时,我等就将亭中各地细心搜刮过了,并告诉了各里,如有见许仲即速报舍中。”
坐在上座的是一个四旬男人,浓眉大眼,蓄着长须,边幅严肃,美中不敷有些谢顶,头发稀少,扎起的发髻很小。他笔挺地跪坐在榻上,穿戴官袍,佩带黄绶。黄绶是四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官吏佩带的。此人恰是本县的县尉,姓刘名德,乃城中刘家后辈,是刘儒的族兄。
“噢,本来是此事。荀君执掌一亭治安,正该如是。”
亭舍后院,许母住的那套房的堂屋中,三人相对跪坐。
冯巩兄长难堪地说道:“几十石俺还可做主,二百石?非得阿翁同意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