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五章 起兵晋阳[第1页/共3页]
高干视之,乃大将邓升也,遂道:“极刑可免,活罪难逃,摆布,于我打出,今后永不任命。”言罢,摆布兵士立即将王钊打出。遂高干环顾摆布,问道:“何人还敢言降?”众将闻之尽皆不语。遂高干又问,攻破李腾之策,众将亦是杜口不语。
话音落地,只见班部当中出来一人,踱步上前,拱手进言道:“李腾雄师攻城略低,并州之地,半数已落李腾之手,颜良,文丑乃旧主之臣,勇冠全军,乃有万夫不当之勇,并州尚未有何人相抵,何况李腾乎?依我之见,主公不如早降,以免生灵涂炭。”
曹操中间许诸,张辽荀攸等顿时一阵慌乱,世人七手八脚的将曹操唤醒,过了一程,曹操才垂垂转醒,见得世人皆在中间,环顾道:“诸公年纪于我相差无几,唯有奉孝最小,我欲百年以后,尽将身前之事交与奉孝,不想中年短命,我之心肠尽皆崩裂矣。”说罢又放声大喊郭嘉字号,痛哭起来。
再说李腾于帐中同颜良,文丑,刘原等一面喝酒,一面商讨明日攻城之事,正要说话,忽觉头颅甚晕,不由晃了几晃,中间颜良赶紧扶住,问道:“主公怎的如此?”
时曹操雄师尽屯于易州,按兵不动,大将许诸,夏侯惇,张辽等人见了心中甚是焦急,遂商讨去见曹操,道:“倘若丞相不去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刘备等生疑。何况李腾已在并州大败马超,马超逃回西凉,此时并州不太高干一人,如何敌得住李腾,倘若李腾夺了并州,则今后比为大患,何况此地间隔并州甚近,我等愿带兵前去光复并州。”
曹操闻之一愣,哭声顿止,定睛一看,本来是随军处置满宠,遂接过手札,拆开封皮,细心旁观,不由赞叹心中所言。中间世人尽皆不知心中所言何事,又见曹操仍有哀痛之意,也不便发问,便尽数都退了下去。
曹操笑道:“诸公切勿焦急,统统事物等得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头颅,再做商讨。”许诸,夏侯惇等见得曹操仍旧呆在易州,心中遂万分焦心,倒是无用,只得退下。
李腾雄师一起前行,所遇城池,只闻李腾前来,莫不开城投降,李腾行至晋阳之时,又得人马万余人,李腾于晋阳城外三十里下寨,连营十余里。
是夜,曹操于冀州城墙巡查,忽见一道金光,自地下而起,曹操下城令人发掘,得一铜雀,荀攸道:“此乃吉利之兆也。”遂曹操于发掘铜雀之处,构筑一楼,名曰,铜雀楼。
曹操自建安五年四月,白马之战,火烧乌巢,官渡大胜,仓亭破袁,举兵北伐,到尽夺得青,幽,冀三州之地,已是建安十二年玄月,其间已历七年之久,共得河北袁绍人马五六十万。
高干视之,乃晋阳太守邓举,遂问道:“有何良策?”
曹操遂从怀中取出郭嘉所留手札,递给世人,张辽赶紧接过,翻开一看,只见手札上写道:‘今闻袁熙,袁尚投往辽东,丞相切不成妄加兵戈,公孙康久居辽东,常恐袁氏兼并,二袁投之必定生疑,若动兵戈,公孙康必定结合二袁奋力抵当,倘若城下置之不睬,则公孙康,二袁必定相互图之,而李腾者,虽武力英勇,部下大将甚多,数年当中,多得州郡,何如其根底不稳,羽翼未丰,丞相只可缓图,不成强攻,攻则必定受挫。西凉马腾,丞相可削其兵权,号召许都,扣作人质,委以虚职,则马超等必定不敢妄动,丞相再以奇兵袭之,则西凉可定。汉中张鲁,荆州刘表,易州刘璋,尽皆暗淡无能之辈,丞相翻手之间,尽皆化为齑粉,丞相面前之大敌,乃江南孙权,暂居荆州之刘备,孙权虎踞江南,担当父兄之基业,尽占六郡八十一州,国险而民附,未可轻取,只能静观其变,然荆州刘备,遂无浩繁人马,却有皇叔之名,尽占人和之力,虽赵云,关羽,张飞等为帮手四周交战,却无一出运营策之人,现在天下名流甚多,倘若刘备得之,大事则成,丞相若不早图,厥后必定生祸。我之将死,其言亦善,只望丞相听我一言,则大事可定,霸业可成亦。’世人看毕,尽皆称善,遂曹操引众官祭奠于郭嘉灵堂前。郭嘉亡时,年仅三十八岁,跟从曹操十一年,南征北战,多建功劳。祭奠结束,曹操带兵回冀州,令人运送郭嘉棺木于许昌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