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乡间民谣[第1页/共3页]
“俺们阳城有一个大名士,你知是谁么?”
“你这行客,好生眼尖聪明。”
他装着热,抹了一下额头,抬眼瞧看天空,笑道:“这天真热……敢问足下,贵姓但是‘谢’么?”
谁都喜好听别人夸本身乡里。这个里监门的脸上暴露笑容,问道:“如何好了?”
“远行在外,不敢饮生水,如果是以抱病,那可就糟糕了。”
“我们此次出来可不是为了看嵩高山,而是为了采风问谣,梭巡刑狱。岂有过乡不入的事理?”
周澈也很想早点到嵩山,看看这个期间的嵩山是个甚么模样。他宿世时去过嵩山,可宿世的嵩山和现在的嵩山必定分歧。时隔一两千年,全部的山势当然不会有甚么窜改,但是山中的门路、山里的林木、水流却必有差别。只是话说返来,检察地貌归检察地貌,他此次梭巡的另一个目标:“观采风谣”却也不能忽视。
“你瞧,北边就是颍水。凡临水处,必有灵秀会聚。我猜,你们这个里必定出过朱紫。”
孩子们嬉笑着从他们身边跑过,几个胆小的歪头瞅了他们两眼,周澈回以驯良的笑容。
里监门踌躇半晌,说道:“你们站在这儿别动,我给你们取些水来。”
孙信一脸的“旧事不堪回”,又一脸的对周澈感激涕零。
他向官道的两侧望了望,指向前面,说道:“现已入了阳城县境,我们也该去乡里逛逛、看看。前头有个里落。走,我们假装讨水喝,去看看本地百姓的民生吵嘴。”他一骑抢先,孙信紧随厥后,田丰忙也策马跟进。走未几远,从官道下来,转行乡间巷子,行至里外。
田丰被他的话吓了一跳,说道:“贾长沙所谓之‘百姓怨望’?周君,这话不敢胡说!”贾长沙就是贾谊,他当太长沙王太傅。“百姓怨望”出自他的《过秦论》,下一句是“而海内叛矣”。田丰读过《过秦论》,实在被周澈吓得不轻。
孙信、田丰跟着周澈从坐骑高低来。孙信瞧着那边监门归去塾中,说道:“这个里监门也太怯懦了吧?我们只三小我,还能突入里中杀人放火不成?”
他没有想到此次来颍北梭巡,没有听到有关本县长吏、县中豪强的歌谣,却反而先听到了对朝廷不满的儿歌,感喟连连。
“那我们就走快点!归正这路两边都是郊野、乡亭,也没甚么可看的。”
孙信不晓得他们在说甚么,但对“怨望”二字还是懂的,说道:“老百姓要不抱怨才奇特呢!周君,就拿我来讲。我家本也是有些地产的。十年前,我们乡起了疫,我阿翁不幸也染上了。为给我阿翁治病,家中想尽了百法。请承平道的上师,不管用;药汤,不管用。阿翁终究还是没能好起来,放手人间。为给阿翁治病,已用了大半家财,再又把阿翁安葬后,家里已无半斗余粮,没有一文余钱。
“噢!就是嵩高山。”
周澈倾耳,听他们唱的是:“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噢?我还真猜对了?不知是哪位朱紫?”
“此谣早就唱遍了天下。”
这歌谣也不知是起自何时、源自何地,却只便在这一两年中就唱遍了各地。周澈拉开坐骑,给跑过来的孩子们让开路,说道:“儿歌是传播最快的,凡有孩童处,必有儿歌在。孺子年幼,或许不知歌词之意,但大人岂会不知?贾长沙所谓之‘百姓怨望’,就是这个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