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体恤民情[第1页/共3页]
他望着那粮车在官道上渐行渐远,终至消逝不见,回转目光,扫了一眼恭立品后的诸多乡吏,复又对金宸皓说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今天下不靖,四海以内灾患丛生。十余年间,我郡连遭两次大疫,民不聊生,郡县残敝。你是本村夫,当知本乡事,只我们一个乡,这些年里就因疾疫、因无粮,死了多少人?郡将王公莅任本郡,下车伊始,就上书朝廷,请贷种粮。天子爱民,因此允之。这些粮,都是郡中给的,是天子、王公的一片爱民之心。……玄光,乡中诸吏,如有敢当硕鼠、贪公肥私、以此取利者,你马上禀我。我上报郡县,斩之。”
周澈把他送走,对金宸皓说道:“玄光,你是乡佐司会,分派种粮这事儿该由你来办。我们乡有民两千余户,人丁上万,粮只要十车,该给谁,不该给谁,你内心要稀有。定一个章程出来,凡大姓、大族、家不足粮者,一概不得假贷,要确保把粮借给真正需求的贫户手上。”
把本身代入到那些贫户的身上,换了是他,他也会起来造反。一方面,他了解黄巾为何起事。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参与此中。黄巾必败。参与此中,自寻死路。
他之前就想过,老百姓糊口这么艰巨,衣不能取暖,食不能饱腹,又疫病、灾害频发,朝不保夕,又怎会不起来造反?归恰是个死,如何死不是死?正如民谣所歌:“发如韭,剪复活;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向来不成轻”。与其成道边饿殍,不如造反而死。
措置完平常事情,周澈也没健忘黄忠的教诲,现在他纵马疾奔,每奔出数十步,便是一支箭射出,在六十步外立着一只草人。已经练习了近一个时候,射出了六十余支箭,累得他两臂酸麻,连弓都快拉不动了。但结果却不太好,六十余支箭只要十支箭射中草人,其他全数射飞,这个成绩令周澈很有点懊丧。
县廷诸曹中,仓曹是主收民租的。在分粮这类大事上,仓曹是没有权力的,只要县令才气说了算。这个佐史之以是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奉迎周澈罢了。周澈从袖中摸出点钱,递给他,笑道:“辛苦足下了。”这个佐史执意不收,等金宸皓批示人把粮卸下,笑吟吟的作揖道别。
他已经射出了一百支箭,还差一半便可完成明天的任务。
周澈翻身上马,向本身官房走去,就在这时,一名乡吏奔来禀报,“启禀乡长,县里有人来了。”
赈恤百姓分为两类,一为赈,无偿赐与;二为贷,即假贷,贷给的粮要全数或部分了偿--官府借粮给百姓的,待到来年收成后,还是要还的。固然要还,但这回“假贷种食”的前提很优惠,王赫办得很不错,不需求全数了偿,只需求还一半便可。如许,就很有能够会呈现大户和乡吏勾搭,高低其手,把本该借给穷户的粮弄到他们的手里去,一斗粮动手,来年还半斗,赚得半斗。――在往年时,此类事情常有产生。
现在,他颠末尽力,部下已有了百十个受练习的部民,几十个投效的轻侠,还得了黄盖效命,并与黄忠交好,算是已略有班底,“保命”虽还是甲等要事,但已不如之前那么急了。
既然不急,他就故意机去想别的事儿了。究竟上,从客岁底起,他的思惟就开端在窜改了。在持续聚众之余,他也开端存眷民生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目睹乡中贫户糊口如此之困苦,而乡中大户、大姓、富户却尽皆豪侈、无不鲜衣怒马,他不是无情之人,又怎会不为此嗟叹六合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