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赋税摊派[第1页/共3页]
他问道:“这‘出一收二’又是从何时开端的?”
……
……
周澈说道:“八百钱,两只鸡?!”
周澈重视到他身上的衣裳,虽不逾制,是小吏的服饰,但做工邃密,腰带上还悬了个玉佩,只观表面便可知代价不菲,心道:“这小吏的一身衣裳装潢也不知有多少是从这‘出一收二’里来的。”脸上暴露笑容,说道,“旧例也不是不能变的。百姓们这几年辛苦,需求疗摄生息。”见其还要劝,知贰心机,想了一想,为免他胶葛不休,干脆地说道,“多出来的那鸡和钱,我替他们出了就是。”
征八百钱、两只鸡是县里批准的,周澈纵不肯,也没体例,总不能“拿自家的钱给朝廷的邮置”。此乃大忌,落在故意人的眼里,定会被诘责,以是对县廷的这个批准,从了也就从了,但是“出一收二”就过分了。
周澈沉吟,想道:“为官当随波逐流,前车后辙,顺从旧例。因为如果将旧例一改,后边接任的官儿就难办了。不过,我克日读乡舍的户籍册牍才知,诸亭、诸里的百姓更是多有生存更加艰巨的,现在深冬,天寒地冻,不知有多少人连衣食都不自给,这多出的钱怎忍心去收?我本非为当官儿而来,这旧例改了也就改了!”
周澈问道:“何事?”
“到现在也是十几年了。”
“该宿亭了。”
“你刚才说这钱是向乡民征收的,但是我俄然想起一事:我在任亭长时,为何从未曾有人来征收此钱?”
“乡长,这钱给了邮置以后,要不要按之前的常例向乡中征收?”
“出一收二?”
他本是跪坐在地上的,这会儿急得腰往前挺着,屁股都分开了脚后跟,变成了跽坐。
“县里晓得此事么?”
“按例,本乡每两个月需给东乡置八百钱,两只鸡,本来月中就该给的,只是赶上盗贼夜袭,故此迟延至今。我们乡的乡置蔷夫等不及了,这已是第二次派人来催。”
“啊?”佐吏不敢置信,张大嘴,呵出一团热气,肯定似的诘问道:“周君?你替他们出?”
“也就是向乡民征四只鸡,千六百钱。”
“乡置催着要这两个月加派了。”
在横路时,横路百姓虽也贫苦,但尚能度日,且他当时首要的心机都在保命上,以是施恩百姓,更多地是为了皋牢民气、堆积人众,但是这一次,他决定拔除旧例,却没有别的心机掺杂,纯真是为怜悯生民,在本身权力范围内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时人乡里看法重,这陈华虽是阉宦家的来宾弟子,倒也不忘给乡里“造福”。周澈点了点头,说道:“这事儿我晓得了。……,你去写道公文,拿过来,我给你画诺签押,然后去乡佐院中支钱。”乡佐管钱。胡项虽请辞了,但他部下的佐吏没有请辞,现在暂管乡中的财物出入。
佐吏俄然笑嘻嘻地说道:“乡长,往年的常例都是出一收二。”
“置”和“亭”分歧的处所是,亭有治安职责,且平时不但欢迎使者,也供百姓投宿,同时在范围上,亭也不及“置”大。置不但处所大,专职通报邮书、平时打杂的邮人更多,又要养牛马、供官吏饮食止息,平常开支不小,这个用度主如果由各地县乡供应,由郡里下达分摊目标,以是周澈他们乡里也是需求供应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