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公卿表[第1页/共5页]
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摆布中候。景帝中六年改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摆布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东园主章为木工。成帝阳朔三年省中候及摆布前后中校五丞。
《易》叙伏羲(即伏羲)、神农、黄帝作教养民,而《传》述其官,觉得伏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回禄、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
成帝绥和元年改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置长史如中丞,官职仍旧。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改名御史长史。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节,有丞。景帝中六年改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宫令长丞,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改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
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摆布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摆布平,秩皆六百石。哀帝元寿二年复为大理。王莽改曰作士。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韡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百姓,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仍旧。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前后摆布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摆布,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改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丞。又右都水、铁官、厩、雍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四年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
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仆射,秩比千石。期门掌执兵送从,武帝建元三年初置,比郎,无员,多至千人,有仆射,秩比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