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莲君子[第1页/共3页]
“先生赞誉,小子愧不敢当。”
蓦地,刘修斜眼看了刘表一眼。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屈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好久不见刘修开口,刘琮俄然插嘴道:“三弟,蒯家澈兄蔡家祯兄退场,都是才情敏捷,轻松赋诗。你望着窗外好半响了,仍然迟迟不开口,如果想不到,承认不幸也不丢人。”
他一开口,即便是刘修的风头,也被压下。
庞德公看向刘表,又道:“刘荆州有子如此,可喜可贺,真是虎父无犬子。”
厅中世人,纷繁赞美,更佩服不已。
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盛饰半淡妆。
刘修心中的情感安静了下来,更显得安闲淡定,朗声道:
如果刘修真的不能作诗,在坐的谁都不会难堪刘修,但谁还会高看刘修一眼呢?在荆州士人的眼中,刘修就是不懂诗书的粗鄙之人,不值得尊敬。
短短时候,便做出如此出色的文章,令人佩服。
红的,白的,交相映辉。
刘修朗读结束,面向世人,拱手道:“小子献丑了,请诸公品鉴。”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色彩普通香。
这一鉴定,其他人纷繁开口拥戴。
心中,非常不舒畅。
司马徽品读一番,眼中更是神采飞扬,赞美道:“修公子的一首《红白莲》,雅俗共赏,简朴却不失高雅,高雅却不失精美,可谓妙品。”
似是扣问,刘修却明白不容变动。当着刘表庞德公伊籍诸葛亮等人的面,一旦刘修回绝,就是承认本身才气不敷。
一首《红白莲》吟诵完,刘修不卑不亢的道:“小子才疏智浅,请诸位前辈点评。”
刘修坐在最开端,本身就邻近窗户,望着窗外的朵朵莲花,刘修细心的思虑着。当着荆州文士的面,刘修挑选的诗必须符合场景。
一时候,刘修的莲君子称呼,便获得了世人的承认。
刘表表情恰好,道:“能让庞公都记在心中的,必定不凡。”
庞德公道:“德操,分清场合,别乱开口。”
世人看向刘修,悄悄等候。
刘修的一首《红白莲》,他感觉不如何好,反而获得世人赞美。
司马徽坐在庞德公身边,低声道:“德公,那小子的环境有些不妙啊。父亲不喜,哥哥不爱,真是难堪他了。”
庞德公当众支撑,令刘修心中生出丝丝暖意。他和庞德公只要一面之缘,仅仅是当日在莲香楼一番畅谈,便再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庞德公忘我的支撑,令刘修心中打动。
这一开口,在坐世人都听出了话外之音。
“楚屈原独爱菊,自秦汉以来,世人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司马徽道:“快快道来!”
庞德公捋须道:“借物言志,做人当如莲,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修公子当得起‘莲君子’之称。”
“这小子,会做出甚么样的莲花诗呢?”
“水陆草木之花,敬爱者甚繁。”
庞德公俄然道:“老夫也有一首莲花诗,但不是老朽所作。本日可贵相聚,老朽也说出来,请诸位点评一番。”
徐庶眼中,透暴露浓浓的赞美和敬佩。
以文会友的发起,是他向蔡氏提出来的,他以为刘修不通诗书,想借此发难。没想到,这一次露脸的人,反而成了刘修,他反而成了刘修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