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流言之祸(三)[第1页/共3页]
“多谢大人。”姜述赶紧见礼谢道。
姜述道:“数年内必有内忧内乱,内有乱民扰乱宇内,西北有外族挑衅掠边,倒是一场空前大劫。但是朝内武略之才常有,外驰名帅率军荡平,内有诸将打扫乱贼。武功虽驰名臣在朝,却因没寻到上古圣意,难使朝廷清平,是以授小子神识,让小子倾平生之力,寻求上古圣意,助皇室开万年承平局面。”
孔融闻姜述所言有理,略一深思,道:“合朝文武倒是无妨,只是奸宦横行,倒是不得不防。不太小友之才确是惊人,若非本官亲眼目睹,仅是耳闻亦不敢信赖,何况别人?”
姜述急道:“此为犯讳之语,小子本为天下人投机,目前传言甚多,或为小人谗谄,以乱圣上视听,方才之语便可使姜家属灭矣。”
“噢?传言公然是真?”孔融说完,眉头一皱,又问道:“神报酬何人?”
姜述见左丰如此沉迷,不由笑道:“左黄门如此好学,若非公事繁忙,文名早已立名天下。”
孔融结连者,都是当世名家士族闻名之人,皆是饱学之士,先读《三字经》,晓得本书果如孔融信上所言,实为发蒙绝佳课本,又见书中有本族贤人大名事迹,晓得此为千古流芳之事。再读孔融私信,对于求取朝廷旨意,使此书成为少年发蒙之书皆无疑义。但是春联保此书作者姜述之意,却觉得孔融不免小题大做,世人也知青州姜述才名,固然创出新字体,传到京师的文章诗词申明其文才出众,但毕竟是个少年,又有谁会侵犯于他?
“太守待小子如同子侄,小子不敢蒙骗。自四岁读书始,间或有神人传授,是以固然幼年,但是诸子百家书籍,倒是都通。至于这《三字经》,亦是神人指导小子而为之。”姜述答道。
左丰虽是赵忠亲信,但是赵忠晓得灵帝生了狐疑,又岂能将此中短长说给他听?倘若左丰不谨慎半路露了风声,出了甚么不测,导致甚么**结果,灵帝见怪下来,赵忠也吃罪不起。再说姜家根底是在青州,只要将姜述召入都城,即便是一条龙,也是龙出深渊,无所依托,还不得任凭赵忠鱼肉?是以左丰受命前来传旨,并未得赵忠任何授意,觉得姜述文名轰动了圣上,是以宣进宫中封赏与他,又见姜述与本身年纪仿佛,扮相姣美,又有文名,全不似汗青上对待卢植的模样,并未决计难为,见姜述跪下,便翻开圣旨,清清嗓门,念叨:“闻姜家子少大哥成,着本日赴京入宫见驾,着左丰等人护送,沿途官府食宿,不得有误。”
姜述明白当今小黄门的分量,不会傻到如那些清流普通,见到黄门不但不睬,反会啐上一口,骂上几句。姜述让族中父老陪卫士下去奉茶,每人塞个红包,又请左丰到书房落座叙话。
姜家多年未曾碰到这类场面,一时候乱成一团,好半天赋备好香案。姜述来到前院,见十余雄浑卫士整齐站在院中,前面是一名眉清目秀的小寺人。姜述明白端方,赶紧在香案前跪下,道:“草民接驾来迟,请诸位恕罪。”
孔融笑道:“当月朔见,便知小友今后必为朝廷栋梁,今闻小友得神人真传,本官固然鄙人,必助小友免受毒害。”
次日,北海公人快马赶往洛阳,及到洛阳,遵循孔融叮咛,分头至袁愧、蔡邑、杨彪、王允、崔琰等重臣府上,奉上孔融私信及一本《三字经》抄本,才往衙门投送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