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流言之祸(二)[第2页/共3页]
姜述解释道:“此书全文应是一千零十字,因小子家中藏书不全,是以贫乏事迹,故而其间留有三十行,计一百十字容前面补上。小子近期将去拜访相干世家,选其警省世人之事例,考虑今后丰富此中。”
姜述道:“小子鄙见,谢诸位不吝指教之恩德。”
世人见状,索来稿件传阅。正在此时,下人送来一张名刺,孔融翻开一看,不由大喜,笑道:“刚才尚在群情姜家子,现在却到了门前。”
孔融点头道:“此书必为天下人造福,本官马上上书,明日令人送去朝廷,让朝廷下诏,将此书誊写传达天下郡县,觉得天下发蒙课本。”孔融此语,实含私心,其名列于经籍之上,天然想让此书获得朝廷圣旨而为天放学童发蒙课本,孔融则成了贤人以后孔家又一个千古流芳的人物。
姜述道:“小子不敢,因为《三字经》成书,特来请太守指教。”说完,姜述将一个包裹交给孔融。
赵忠晓得此事再不能多言,躬身下去筹办中旨。赵忠出殿今后,灵帝嘲笑一声,让人传召张让过来,安排他几件事件,又细心叮咛一番。
姜述见孔融亲身来迎,赶紧上前见礼:“小子见过大人,大人如此宠遇,却让小子受**若惊。”
孔融点头称是,让下人筹办笔墨,安排门客朗读,又安排人手日夜誊写,以备亲朋老友索要之需。安排结束,已是过了饭时,世人此时怎还顾得上饮宴?孔融环主顾堂,不由点头苦笑,号召姜述到书房叙话。
孔融阅至“融四岁,能让梨”此句,不由笑道:“此书字字珠矶,只是将本官少年丑事写入此中,却有些不伦不类。”此书一出,必为后代孺子发蒙之书,孔融能名列此中,为名传千古之美事,嘴上如此说话,欢乐之色却已弥漫脸上。
姜述答道:“多谢大人顾虑,代家堂问大人安。”
幸亏灵帝方才豪情过后,心底腐败,明白涂高一说九成九是假。灵帝罕见得操心揣摩一会,便将赵忠的心机瞅得明显白白,若让赵忠派人调查,终究成果不言而喻,不出不测必会遵循赵忠志愿禀报上来。
所谓帝心难测,灵帝想通此中蹊跷,当然不会沿着赵忠思路行事,叮咛道:“宣中旨,召青州姜家子入宫见驾。”
姜述赶紧谦道:“小子多谢太守大人抬爱,实则才学与大人比拟,无地自容也。”
姜述固然存了拉拢世族大师的动机,却料不到此书会让文人们如此正视,心中暗自对前人名节之重另行估计。
灵帝心机转动,明白赵忠提起青州神童,并非为其讨要好处,而是想族灭其家。灵帝问道赵忠青州神童有何仇敌,赵忠早就有所筹办,不去答复此事是真是假,只是建议灵帝答应他派人探听。其间对答,虽是廖廖数语,倒是各主动了很多心机,姜述的小命在两人扳谈之时摇扭捏摆,倘若灵帝一个不慎,被赵忠乱来畴昔,等闲发话诛族,姜述在这个世上,落荒而逃就成了独一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