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4页/共4页]
(三)丞相及属官
10。县丞:县令或县长的首要助手,近似于副县长。
5。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分掌各方兵权,近似于各战区司令。
2。州刺史:本来卖力监察一州,后慢慢演变成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末逐步奉行刺史改州牧,刺史、州牧不并设,从权柄上看刺史没有州牧大。
7。散骑常侍:卖力在天子摆布规谏不对,近似于天子身边的参谋。
12。都尉:郡、县所设的都尉首要职责是缉盗、保护处所治安,近似于公安局长。
2。光禄勋(或称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宿卫侍从。
1。太子太傅:位同九卿,教诲太子。
顾颉刚先生说遵循野史的体例写一部《三国演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又几近是不成能的。固然如此,对于酷爱三国汗青的人来讲,用野史的体例和期间的说话报告三国期间所产生的那些有温度的故事仍然是一种寻求,这也恰是写作本书的初志。
7。宗正:九卿之一,办理皇族事件。
16。校尉:军中的校尉略低于中郎将,近似于师长或旅长。
4。中黄门:后宫里的初级寺人。
1。太尉:三公之一,中心掌军事的最高官员。
(一)上公
4。侍中:内朝官之一,略低于九卿,普通由博学高德之士担负,近似于天子的初级参谋。
9。博士祭酒:近似于太学的首席传授,即太黉舍长。
8。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及国度财务出入。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有“三国气”,先非论这句话为何而说,只说这“三国气”确切已深切统统中国人的内心,三国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汗青观点,它成为中汉文明的内核之一,千百年来人们说三国、评三国、演三国、看三国,三国的话题总有很高的“点击率”,具有最遍及的大众根本,是文学、戏剧、曲艺、影视等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太悠远的不说,只说近代以来,从黎东方在剧院“细说三国”,到新期间新旧两种版本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热播,再到易中天“品三国”,三国题材常常能在不经意间激发新的颤动,成为永不过期、久盛不衰的文明话题。
9。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南门太守
4。尚书郎:尚书的部属,近似于各尚书台各处内设的各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