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莫问女儿心[第2页/共3页]
实在,看那二人详谈甚欢的模样,仿佛也挺合得来,这事啊,八成是没题目了。想到这里,蔡老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慈和了。
若不是那位侄女过分超卓,他之前也不至于自惭形秽的主动退婚,此时患得患失,也是很普通的。见老友没往内心去,老王匡这才松了口气。
“呃……小侄大胆,想劳动蔡伯父台端,往酸枣走一遭。”
难怪其别人都对蔡伯父这么尊敬呢,韩浩跟父亲翻脸时,还不忘向他道歉。蔡邕确是当世大儒,可与之比肩者,不过马融、郑玄屈指可数的几人罢了。
甚么环境?
父亲竟然跟此人有友情,看起来友情还不错的模样,这还真是……王羽惊奇的打量着自家老爹,跟着体味的深切,他感觉本身这位龙套老爹,实在大不平常,带给他一个又一个的欣喜。
女儿没有表示出明白的架空,反而显得饶有兴趣,这是个好征象。不过,这内里仿佛另有点别的玄机……女儿心,海底针,固然白叟晓得经史,学贯古今,但仍然摸不透女儿的心机。
……
他固然病了,但行动倒是无碍,他本来也只是忧愁交集,虚脱了罢了,只要有人搀扶,就能行动。此时又逢丧事,他也是精力大振,脸上惨白之色渐退,非常多了些红晕。
“呵呵,贤侄美意……咦?酸枣?”蔡老笑呵呵的正要应下,成果发明,他仿佛曲解了。
一张古琴横置在桌案上,琴身乌黑,尾端带有焦痕,看起来有些不相称。不过,当一只白玉般的手掌,轻舒五指,如流水般在琴弦上拨动时,那动听的音符,却足以让不通乐律者,亦为之沉浸。
王匡这些话里,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王羽在情面油滑方面又不是很善于,是以听得有点含混。缘分甚么的,他根基没听懂,不过他晓得了,这位蔡伯父的身份恐怕相称了不起。
王羽对汗青典故不算太熟,不过,三国小说却看过很多,蔡琰父女如许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天然也是晓得的。
蔡邕以文乐闻名于世,自忖天下乐曲,无所不知,但是,现在听到的这首,他却一点印象都没有。曲风大异于当世风行的,亦有别于古风,倒似从乡间俚曲改编而来。
回到中军帐,王羽敛身为礼,慎重其事的举拳过顶,道:“孩儿有事想奉求蔡伯父。”
“父亲,您是想问女儿,白天与王公子会晤时,说过些甚么吗?”乐声渐弱,一个一样动听的声音代替了琴声。
老妻在他被贬斥后,那段颠沛流浪的日子中,就已经归天了。固然和女儿相依为命,相处的时候很多,但却一贯拿女儿没甚么体例。正如眼下如许,他本想将敏感话题异化在闲话中说出来,成果还没入题,就被女儿一语道破,话题的主动权,就这么易手了。
思忖很久,他亦想不到说辞,最后只能长叹一声,无法拜别。
这俩人谈得炽热,一边的王羽就有点混乱了。
待展开眼时,白叟脸上再不复先前的颓废,而是神采飞扬:“琰儿,这一次,你终归瞒不过为父……呵呵,好一个王鹏举,好一曲十面埋伏!”
“羽儿不但英勇,亦有才学,为父复述的那些,就已经很成心味了,他还自行取了个字,叫鹏举。”
刚才阿谁操琴弹得很好的美女,莫非就是才女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