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搬新家[第1页/共2页]
周运跟周里正算是不出五服的堂兄弟,他家大儿媳妇厨艺好也是青山村公认的。
柳氏内心有愧,也不敢多劝,忙不迭承诺了,又道:“那这些东西我给你购置。”
宋老爷子在这方面倒是非常宽大,本就是挟恩逼嫁,江慧嘉能安循分分地嫁过来,未几肇事端,又对宋熠好,这便非常充足。还能要求她十全十美不成?摆布她烧出来的饭菜起码能吃,是能过日子的,这不就成了?
至于江慧嘉本身,她的技术则不必说了,实在是差能人意,拿不脱手。
柳氏便不好再多言,只跟着江慧嘉忙前忙后,归置家具,号召客人。
没有她们,江慧嘉感觉这一日搬场更顺利。她还新熟谙了很多能够来往的女客,算是借此拓展了本身的寒暄圈,也再次在世人面前刷了一回脸。她毕竟是新媳妇,很多村民都还对她感到陌生。
江慧嘉就选了东边的通间做主卧,又用屏风在中间隔了一道,里头睡觉,外头起居。
到了早晨,周里正拿出银镯子给老妻看,也不由感慨道:“三郎媳妇瞧着面嫩,这年纪悄悄的做人还真讲究。那屋子连宅基地,再加上去县里给他们上户籍办契纸,通共是十七贯钱,三郎媳妇当时就给了我十八贯。这事情办完了,她又拿银镯子当谢礼。”
周里正吃了一惊,道:“这桃林倒是无主,可这些桃树结出来的桃子却都是又涩又小,吃不得的。”
这时候还留在这桃林小院里的就只要做为仆人的宋熠伉俪,以及宋老爷子和柳氏母子了,都不是外人。宋熠将契纸文书都交到了江慧嘉手里,江慧嘉就回身进了东屋阁房,半晌后端出一个托盘来,托盘上放着一只大肚青瓷带盖茶罐,做工不算精美,但也还过得去,在乡间人家算是好东西了,能值个二三十文钱。
青山村一带的风俗是,谁家搬新家,总有靠近的乡邻自发来帮手搬东西,搬好东西今后主家必是要留饭的,乡邻们吃了这一顿,同时也就算是帮主家暖房了。
但她又缺了最首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床。
是宋老爷子之前就说了:“三郎房里本来那张床也是崔氏的嫁奁,他不分炊产,但他母亲的嫁奁理应都由他担当。”
她将茶罐端到周里正面前,感激笑道:“多谢周爷爷为我们繁忙一遭,这罐茶叶是我前些日子在县城买的,不是甚么好东西,不过传闻周爷爷喜好喝茶,就请周爷爷带归去,也算物尽其用,不埋汰了它。”
这一日,暖房饭摆了五桌。宋熠虽有腿疾,也还是被扶着到了主桌上陪着男客们好好吃了一顿。
江慧嘉这边,她本身固然做饭的技术不好,却也要在厨房打动手,别的忙东忙西。张氏与郭氏做为妯娌,本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当头来帮手的,恰好余氏拘着她们,拿家里有事做借口,不准她们来。
周里正家里头恰好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小孙子,如许的银镯子非论是绞了当银子使,还是给他小孙子戴都很便利。两个银镯子加起来足有七钱重,放到外头没有一千文钱买不下来,这份礼,如何看都是分量实足的。
一行人进了桃林旁的小院子,但见这小院是三间正房,摆布各有偏房一间。正房坐南朝北,中间是堂屋,东西两边的都都是大通间,都能用来做寝室。
最后新媳妇进门,江慧嘉在到宋家的第二天也是做过饭的。那手厨艺,也就是个能将饭菜烧熟的程度。当时余氏还狠狠调侃了江慧嘉,孰不知要不是有原主影象,江慧嘉就连饭菜都烧不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