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当年[第1页/共2页]
祝太太是以早早便为女儿相看了起来,就怕将来仓促之间,挑不好最好最合适的人选,委曲了女儿。
施延昌却仍与祝氏一道,给双亲守满了一年,才正式出了孝,祝氏也终究怀上了结婚两年多以来的第一胎,便是施清如了。
祝秀才与祝太太青梅竹马,豪情甚笃,连结婚多年祝太太只生得一女,祝秀才也没想过要纳妾生子,反倒欣喜祝太太,大不了将来就为女儿招赘便是,莫非女儿生的孩子,就不是祝家的骨肉了?
时候一长,次数一多,祝秀才免不得发明了他,一番考问以后,发明施延昌竟比本身私塾里好些日日都只用用心读书的弟子还要强些,因而起了爱才之心,将施延昌收到了本身门下,从学业到糊口上,都对他各式关照。
还说上门半子他的确做不到,但将来等他和祝氏生了第二个儿子后,能够姓祝,今后传承祝家的香火,又说“一个半子半个儿”,本身若成为了恩师师母的半子,天然会拿他们当亲生父母普通孝敬,也会待师妹一如恩师师母那般,平生一世一双人,只求恩师师母能成全。
当时他也不过才二十二岁罢了,这么年青的举人老爷别说桃溪镇所属的保定府了,就算是放眼全大秦,也是凤毛麟角。
以是祝氏当年的嫁奁,在桃溪往前数几十年,都是数得着的,铺妆当日,直把施父施母欢畅了个合不拢嘴。
千万没想到,施延昌却先向佳耦二人求亲了,说本身早就倾慕师妹,只之前本身甚么都不是,家里又贫困,没阿谁脸开口罢了,总算现在他中了秀才,起码能赡养本身的妻儿了,以是才敢开口一试,但愿恩师与师母能允准他。
如此诚心的态度,别说祝太太本就看好他,巴不得他做本身的半子了,就是唯恐旁人说他“挟恩嫁女”,或是说女儿早与施延昌“私相授受”的祝秀才,都禁不住动容了。
可在施清如内心,韩公公倒是一个好人,一个在她宿世短短十八年生命里,除了娘亲,唯二给过他体贴与暖和的好人之一,是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她的大仇人,她实在看不出来,他那里心狠手辣了。
因祝太太夺目无能,长于运营,祝家祖上三代家道也都颇殷实,不然也不能培养出祝秀才一个秀才了,可惜祝秀才才学尽有,考运却不敷,接连考了三次举人,都没能考中,干脆不再考了,就在家里开了个私塾,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伴随妻女,倒也自成心趣;再就是祝家人丁不旺,祝秀才祖父只生了他父亲一个,他父亲又只生了他一个,实在冷僻。
可惜施延昌既资质颇高,又勤奋坚固能刻苦,将来天然是会有大出息的,何况他还是家中宗子,如何能够入赘他们祝家,当上门半子?但要让祝太太放弃这么好的一小我选,又实在舍不得……
因而等祝氏次年及笄后,两家便办了丧事。
因而新婚的祝氏不过在前提远不如自家的夫家住了三月不到,便又回了娘家去长住,日子除过量了一个夫君以外,与之前的确一点不同都没有。
施延昌终究又有了读书的机遇,自是对祝秀才感激万分,除了如饥似渴的读书以外,闲暇时候都用在了给祝家做本身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比方帮着担水劈柴打扫甚么的,让祝太太垂垂也喜好上了这个结壮勤奋,资质颇高的弟子,厥后更是起了把独女许配给他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