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一八一章[第1页/共4页]
“三今后,我军攻打晋阳。”分开西河郡的当夜,成去非已收到蒋北溟的书牍,乐平郡因有一队青州铁骑驻扎,始终未落敌手,蒋北溟廉价买来粮草东西,再加上可借青州铁骑之力,祁军大可一战。成去非且又遣刘野彘阿大两人亲去勘查蒋北溟所言是否失实,心中大略稀有,现在轻描淡写解释了一番,“建康有个富商,蒋北溟,诸位想必有所听闻,他在边关同胡人同官府皆有来往,传闻王师要来,早有犒军之意。”
世人堆积在蔡豹灵前,就到底要不要马上往建康发丧而争辩不休。自建康客年龄次从徐州官仓调粮一事起,世人对中枢已渐生不满,三吴之地,膏腴之壤,建康却要费时吃力从徐州运粮救灾,不能不让人思疑中枢不过想借此摸索徐州罢了,钟山事情的暗影毕竟未退,天子或者江左诸人想必对当时态度不明的几多数督是心胸间隙的,即便没有钟山一事,江左世家亦觊觎徐州刺史的位置,倒是相互心照不宣的。更加上凤凰五年元日朝会后,使者返来所述见闻,不免让人窝火,那些个每日轻裘肥马的世家后辈,到底有何资格笑他徐州风土?
喝彩鼓噪声顿起,少年人只好佯装先接掌了军权以及刺史大印虎符等物。
将领们不由问道:“没去彭城刺史府问问何故?天子既下了旨意, 刺史该协理此事才对。”
此言一出,中书令张蕴便道:“臣觉得不必小题大做,蔡豹其人生前循分守己,勤于王务,他的儿子既给今上发来密奏,可见忠君之士大有人在,其他有些谨慎思的,朝廷该当以安抚为主,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蔡豹其子袭刺史一名,蔡豹部下那一世人天然不会再肇事端,今后机会成熟,朝廷再另遣人也何尝不成。并州之患尚未除,不是妄动兵戈的时候,请今上决计。”
“敌寇只剩这一处首要据点,主力已被我军毁灭大半,余下的撑不太久,雁门郡不敷为患,除却粮草,我军并无其他倒霉身分,至于蒋北溟,他倘是此次建功,我已承诺他过后替他向朝廷讨个一官半职,自古以来商者梦寐以求的也不过如此,他会经心的。”
“既无此心,亦无此力,诸位何必多肇事端?”长史皱眉问,“天子遣来的监军,已被诸位囚禁起来,他当如何想?蔡大人励精图治十年,才得本日之局面。而王师正于边地苦战,倘徐州生乱,王师必掉过甚来南下弹压,到时徐州生灵涂炭不说,得利的反倒是那胡虏,这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局面?何况,其他州郡,又岂能容我徐州谋逆?”
这探马面露难色低首不语, 世人当他办事不力, 未曾跑刺史府,亦或者没能见到刺史,便忙着返来报信也未可知,倒也不穷究,转而同成去非七嘴八舌议起下一步是否要再等粮草,倘被敌寇晓得他们粮草不过可迟延三五日罢了,乍然反攻也不是不成能,如此吵了半日,两边各执一词,要慎重静等的,要闪电结束速战持久的,皆不能很好地压服对方。成去非始终一言不发,等世人吵完,才道:
英奴似在深思,底下仍交头接耳不止,你一言我一语,更加狠恶,他并未理睬,很久,方微微点头道:“也只要如此折中了,来人,给并州征北大将军发敕书。”
“徐州已保持数十年安稳,倘被中枢晓得秘不发丧,定有瓜李之嫌,诸位是要自主流派,改朝换代吗?”长史环顾一圈,问到点题处,众将顿时被问住,徐州虽大,也很有气力,但改朝换代,倒是世人想也未曾想过的,他们当中,尚出不了这类乱臣贼子,何况刺史大人生前恪守君臣之礼,从未有半点逾矩之处,众将的希冀,仿佛也不过乎是由他们本身来选出合适的新人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