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一三四章[第3页/共4页]
“圣明无过天子,臣这一事有罪,另有一事,恐罪上加罪。”
话音未了,听得英奴心头一振,忍不住拍掌道:“卿这体例可谓分身!”
言罢忽感喟道:“前日朕命顾尚书筹量增俸,现在天灾突降,事情有变,朕觉得,疆场多虞,眼下年谷不登,其供御所须,当事从俭省,九亲供应,权可减半,至于众卿廪俸,”他成心迁延,目光投向最前面的大司徒中书令几人,世人天然听出天子弦外之音,一时噤声不语,半晌过后,虞仲素持笏而起,道:
天子内心由衷奋发,不免有些失态,随即认识到,便掩了掩情感,轻咳一声:“尚书令此举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托付于你全权筹办。”
话听着有几分不客气,可张蕴神情却诚心,成去非微微点头,“官仓一事,当由廷尉面圣直奏,非臣职责,臣所言,乃台阁之过。”
前一阵,秋粮上仓,朝野高低正言歉收,不料转眼风雨伤稼,百姓立有饥谨之虞。只要故意细想,便知眼下国步堪伤,外则战事未息,内则灾荒不竭,天灾也罢,天灾也好,二者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奴并不是毫发不知,但是这此中掣肘无法之处,亦非天子独感。
终是说了句他该说的,英奴微微一笑,见世人纷繁跟着附议颂圣,且不管真假,耳目之愉倒是有的。
待有人提及开仓施助百姓之时, 众臣之间忽收回一阵微微的骚动,这此中,自有一半人不知内幕, 只跟拥戴此举势在必行, 然另有一半默不出声, 并无表态之意。英奴发觉氛围中不妙的端倪,却只把目光在成去非身上淡瞥一眼,任由底下喁喁私语半日,才看着顾曙问道:
原是这话头,世民气知肚明天子所言何事,忍不住轻笑一阵,跟着打趣几句,君臣氛围蓦地和谐至此,也出乎人料想,只是世人未曾想,尚书令到底是那煞风景之人,很快,这一时氛围再次变僵:
“臣有事要奏。”成去非窸窸窣窣起家,世人目光天然很快聚到他身上来。
此言听得人摸不清脑筋,又见天子笑得语意含混,只得听他说下去:
尚书令到底是夺目啊,英奴心底幽然感喟,他成心借题阐扬,却又只肯蜻蜓点水,好似一枚石子悄悄巧巧落入水中,早搅乱一池子民气,本身置身事外,大有等人入榖之意。世人见他所言不过冰山一角,知情的不知情的倒出奇分歧地沉默,眼下谷粮恰是敏感之事。一时殿中寂寂,连呼吸声都能教人生出几分烦躁。
成去非并不接这茬,只道:“廷尉如何奏事,今上又要如何鉴察,不是臣等此时所能妄自揣测的。”
“史青乃逆贼余党,昔日今上弘宽恕之德,念他未有助纣为孽之心,免其为庶人,已是天大的恩德,尚书令保举此人,企图安在!”
成去非如此高耸地忽保举起大将军故交,一时引得世人侧目,就连英奴亦暴露了匪夷所思的神采,还没来得及开口,便有人起家攻讦道:
“今被骗问廷尉,廷尉来台阁调取账册,臣才知失策至此,官仓储粮实际数量,同归档账册所记,天壤悬隔,臣有罪,罪在臣躬一人,尚书百官之本,国度枢机,宜以透明公道处之,而臣不明不察,有负圣托,还请今上降罪。”
“廷尉曾奉旨查仓,过后呈报今上,言都城各仓满囤,实则不然,方才今上命度支尚书筹算开仓赈灾,实恐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