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来历[第2页/共5页]
几近是一穷二白的姜青云本来另有些怨气,但得知四周的现况后,也不再抱怨。他们流落到中原四周,本地官府也未曾将他们赶走,而上至下传达号令,将他们分红几部分分流到分歧的地区安设。清河因为离北方比较近,处所大,又还算富庶,收留的人也最多,都城还拨了大量的救灾银子和粮食下来,只是到流民手中的数量很少。
她先压服了钱老大夫,从他那边获得了支撑,然后通过他的号令,将一些比较熟谙的、诚恳本份又有些一技之长的流民构造起来,构成一个当代初级版的劳务出租公司,给清河县城周边的住民供应办事,谁家需求雇夫役、厨子、做木工活、修屋子砌墙、盘灶、洗衣裳缝补缀补、誊写书籍账册、写家书……只要他们有人会的,办事都供应。开初他们买卖非常冷酷,毕竟本地人都对这些流民抱有戒心,但渐渐的,也有几家人帮衬他们了,然后好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买卖就做了起来。过了三五个月,他们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三百多人,并且遭到全清河县人的承认。姜青云不但给谋得了温饱,也为四周的人争夺到了安稳的糊口。
但是,并不是统统流民都象他们这般好运,也不是统统流民都象他们这般本分的。县令的贪婪与剥削激起了一部分流民的义愤,当中有几小我干脆带领一众乡党上山落草了,拉走了两三千人,占有了四周几处山岭,还劫走了淮王府的粮车,杀了淮王府的管事。淮王一怒之下,派亲卫来围歼,开初就象是切菜一样轻而易举地灭了数百流寇,打得他们缩回山上不敢出来。但这一战的成果却相称奥妙,因为没多久,淮王就被有不轨行动,被天子下旨剥夺王爵,百口押往京中圈禁,罪名中有一条,就是并吞赈灾粮款,逼反流民。
当然,这些财产全都跟姜青姐的父母一同埋入山洪泥流中了,连马和马车都不剩。青姐儿身上倒是有个银锁片,在她本人复苏前,已经做了药费。
姜青云就趁着这个机遇,再次压服钱老大夫出面,构造流民中强健有力的人,操纵四周山上的林木,在青河县城周边修了几条简易的木桥,平整了几条乡间巷子,趁便替几个孤寡白叟修了屋子。都不是费工夫的事,却极大地博得了清河县人的好感,将他们跟那些造反的流民区隔开来。然后钱老大夫再带着人拿这几个月里挣得的一点钱,往县衙里办理一二,就为他们这群人挣来了合法的居住权,固然他们户籍不属于清河,却已是官府承认的良民了。
可惜,动静探听得越多,她的心就越来越凉。她穿到了一个流民小女孩的身材里,传闻父母也是有点来头的,还读过书,是面子人,可惜本来住的处所产生水灾,为了逃荒成了流民,还在半路上双双死于山洪,只留下一个不满十周岁的小女儿。因为接管不了这个凶信,小女人哭了几天,发热昏倒不醒了,醒来已换了芯子。四周的人不她故乡那边,不她族人亲戚是谁,只她姓姜,叫青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