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chapter35[第1页/共4页]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保此道者,不欲盈。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虚其心,
道常知名。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谷得一以生﹔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上善若水。
是谓袭明。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实其腹,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视之不见,名曰夷﹔
太上,不知有之﹔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旷兮其若谷﹔
孰为此者。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听之不闻,名曰希﹔
无执,故无失。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悠兮其贵言。
执大象,天下往。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其次,畏之﹔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敦兮其若朴﹔
神得一以灵﹔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荒兮,其未央哉。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