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敏妙[第1页/共3页]
李嬷嬷嘲笑了他两句,方道:“皇爷赐了谢朱紫金凤冠。”
沈小弟也道:“上一回后邻赵家姐姐就是十四岁,人家一看就说:‘太小了,不顶事儿。’姐姐也是十四岁,小得很,我们不消怕!”
沈父拍了拍她的脑袋,卷了箱子一阵风似的又出去了。
沈令嘉哭笑不得:“亲娘哎,我不过是个民人罢了,每三年大挑一次,还不是可着缙绅乡故乡的闺女挑?更何况,放在县里比我强的女孩儿都很多,何况全天下来?那里就挑到我头上了。咱快买了胭脂回家做饭去是端庄。”
殷氏叹道:“我们金陵几百年不晓得选进宫多少朱紫,也不过出了那么几个稀有的娘娘罢咧, 旁的, 连个信儿也没有就悄没声儿地没了, 我只要这么一个知心贴肉的闺女,如何舍得哟!”
沈令嘉喝完了两碗水,一抹嘴儿道:“这水里放的甚么蜜?竟如许好喝。”
沈令嘉点点头,将手伸出去给陈太医请脉,又问道:“谢朱紫呢?这一回她吃惊最重,莫非皇爷未曾发旨进她的位?”
沈令嘉哭笑不得道:“那里就论到‘大难’上了呢,细心阿措笑话嬷嬷,她才是受了无妄之灾呢。”
李嬷嬷脸上有些难堪,看了陈太医一眼,陈太医知机,又换了一只手把了脉,就开方剂道:“小主是受了惊,故而有些发热,症状倒不很难办。小主转头遣小我去一趟太病院将药拿返来,令人在明光宫小炉子上煎了就是。”
沈家这才着了慌,沈父封了五十两一整包银子与一对玻璃的小酒盅,亲身去见尹师爷,返来时终究有了点笑模样:“尹师爷说,这事他能管,只是采选寺人爱玻璃,要打典细心些。”
沈令嘉略有些迷惑,道:“金凤冠有甚么可说的?几花几树的?”
殷氏拍拍胸脯:“幸而我们家三节两寿也未曾怠慢过这两户,我前些日子才得了几件玻璃烧造的好器皿,你若要使,尽管拿去。”
殷氏道:“我们这大小也是个港口,来往行商多有歇脚的,上一回我与赵家娘子共贩生丝、茶叶与一个番商,他本钱差些,便将些玻璃杯碗抵给我两个,都是顶好的货,在我们这要百两银一件,他几十两给了我们一盒子,我都预备着节骨眼上使呢。”
施阿措大哭不止,李嬷嬷这时排闼出去,喜道:“长使,太医来了!” 背面跟着个二三十岁的年青男人。又瞥见沈令嘉坐了起来,上来为她披了件衣裳,口里不住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小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吃过午餐,沈父便拿了十两银出去,沈家高低本觉得手到擒来,谁晓得第二天张家就有人来退钱了——县令大人说,这一次大选卡得严严的,宫里的寺人到人家里一家一家的看,他也爱莫能助。
李嬷嬷笑道:“今儿一早长秋宫发来的口谕,姜婧娥进作宁训,施选侍进作长使,小主进作选侍,这是皇爷与主子娘娘的恩情,正在安抚六宫呢。”
本来本县附廓省会,县令是沈父同祖父的亲堂兄的同年,一贯肯照拂沈家——只要喂饱了银子,但县令上有知府盯着,若张县令无能为力,殷氏娘家一个远房侄女正给府内刑名师爷做续弦,办理些厚礼,也能对付畴昔。
施阿措道:“皇爷那里情愿叫宠妃受这等委曲?是以转头就赏了她一顶金凤冠,叫她放心,没人能欺负得了她。昨夜里皇爷歇在永福宫,今早上皇爷发旨的时候,宣夫人神采都变了,恐怕臧娘娘活力,早早地就往长秋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