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事发[第2页/共3页]
这时,一行人已到三面通透的风水畔。
吴富商又缓了缓,道:“这处地儿是王爷的下榻之所,也不知王爷是否在内。”
总归,也没甚么兵戎相见的声音。
恰好,他们都是清流世家,诗书之家的代表人物,拔尖的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稍有不快意的也是风骨铮铮,最讲究清贵二字。
林言轩也是这般作想,万一王驾在他任职的这块地上出了分毫不对,来岁的政绩考评,哪能得个劣等。之前两年的一番心血运作,可不白搭?
年节时分,他也去林家串门拜访。
约莫是听到里头有响动,外边一向侯着的燕巧方带了两个小丫环,捧着茶水,汗巾出来奉养,燕巧瞧见林七许的时候,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张了张嘴,又不敢多舌,低着头奉侍着王爷穿戴划一。
堂内飘零的幔帐不知为何,被丫环高高束起,景象可谓一览无余。最首要的摄政王殿下神采阴沉,衣衫有些混乱,全然不见方才宴席上的好表情,负手站立于堂前,见着这一群在江淮举足轻重的宦海人物,更是肝火中烧,冰锥般锋利酷寒的视野一下子射向了尚且神游天外的林言轩。
当即,便有些迷惑,问道:“你是园子里当差的?”身子已阔别了几分,很有防备。
只是这侍女太没情味,竟已穿戴划一,在一旁恭候。摄政王渐渐起家,便也由着她奉侍换衣,打量了她两眼,不觉微愣。
林言轩这些年虽沉浸宦海,痴迷宦途,不过二榜进士的出身使他在清流面前颇具底气,大多名仕最讨厌靠着祖上蒙荫,吃喝玩乐的世家二世祖,对诗书之家出身,又勤勤恳勉的林言轩有着不一样的感观。
摄政王,再没多留她一个眼风,由着秦嬷嬷先带下去。
林七许吃痛,也没说甚么,顺势跪在地上。
此番宴请的鸿儒名仕,皆是江淮两处拔尖的人物。比方大哥体迈,回籍养老的钱阁老,桃李遍天下,家中后辈尚在京中任职,很有分量。比方执掌北国子监的吴夫子,虽是江淮四大师的吴氏旁系,但学问极好,已教出很多翰林后辈。
当她重视到父亲也在那群锦衣华服的名流中时,林七许深切地熟谙到了,这件事怕会已最悲惨的了局闭幕。
摄政王的脸从最后的愉悦平平,一个眨眼便淡了下来。他又细细瞧了林七许两眼,见此女虽面庞浅显,但举止行动,一派大师闺秀之感。
这……这算如何回事。
“王爷既在,待得通禀一声,大师都是爱好书画之人,想来是无碍的。”如果平常官宦名流,自会退避三舍,莫要打搅王爷憩息。
秦嬷嬷另有甚么不明白,恶狠狠地瞪了林七许一眼,方上前叨教。
林言轩真真是要六月飞雪了,近两年,因天子长大,与摄政王划清了些边界。摄政王不会无所发觉,故而待他不冷不热,好轻易与摄政王谈妥了两淮盐政鼎新之事,又蛇随棍上地攀附了好久,才终究获得了摄政王一个不咸不淡,不喜不怒的眼神。
但江南学子民风,比之京都,更加肆意放纵,文采飞扬。
他跟着世人一并品鉴,倒也回想起了幼年时与江南才子集会宴饮,吟风弄月,写诗作画的舒畅光阴。
摄政王一场昼寝,酒醉已醒,兼之方才温香暖玉,表情温馨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