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平干济[第1页/共3页]
“哦,你还不认得吧,那位是宇文总管的三公子,宇文士及。”
本科清平干济,首考文赋一道,由朝廷命题,须得叙事言志,兼论时政得失,此为赋题。另有朝廷时务,拟朝廷要务难决者命题,令诸生各抒己见,并陈述处理之计划,以上书奏表情势誊写,以考公文写作……”
王府上的书院,每天只要半天讲课,其他时候都是学子自行安排。并且毕竟还是正月里,更不成能压得很繁忙。以是剩下的时候,萧铣空下来也就本身写一些骈文阐述练练手。
但是总的来讲,淮河以南的水路航运还是保持地相对不错的,只要不寻求坐大船,从扬州解缆,沿着邗沟可中转淮阴,而后到寿州以北一带,才改走陆路。如此一来,从寿州再去大兴的陆路能够收缩到两千里以内。在前面从寿州陆路到汴州洛阳走崤函古道经广通渠,便可到大兴萧铣便是走的这一条路,算算时候,不出不测的话,一个月也便能够到了。
方才见面的时候,萧铣免不了提早迎出去暗里给萧瑀问安施礼,萧瑀也非常谦恭,并无大师族各支之间因为嫡庶或者支派亲疏之见。只是鼓励萧铣好生勤奋。
正月二十,杨广萧妃一家子清算好了,便踏上了回京述职和拜见父皇母后的路程。和杨广一起的,另有部分扬州总管府的属官也跟着。
听着萧瑀的细细报告,萧铣心中越来越有信心:后代科举固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那是建立在读书人遍及浩繁并且测验题目长年反复的大环境下的。现在还是隋朝,单单抚摩动手中的书卷,就能让萧铣产生很强的优胜感和自傲心——他们手上的书卷,还是卷轴形状的,一根木轴或者象牙轴,上面绕了一卷摊开后数米长的素纸。
在一次会商中,萧铣见到中间一组一个陪着谨慎和杨暕参议得体的年青人,约摸也有十六七岁的模样,常常能够把杨暕的谬误圆返来,又不伤了杨暕的面子。明显那人的学问也是不错,比杨暕要高出很多,在在场诸人当中,即使不是仅次于萧铣,也绝对是算不错的了。观那人形貌,固然算不上很帅,长比拟杨暕还略微差一些;但是儒雅谦恭的气度非常得体,也常常被虞世基赞美。
获得这个动静后,萧铣心中最后一丝不安终究临时放下了。这申明,本身已经获得了这个机遇,隋文帝杨坚并没有一看到本身的出身和名字就喊打喊杀。或许是因为天下已经承平久了,本身当初又年幼,没有威胁了;也有能够只是感觉事情太小,就给杨广和萧妃伉俪留点情面。不过很明显这个启事已经不首要了。
后代人常觉得隋炀帝开了大运河,则大运河全线都是隋时才有的。实则不然,比如江南河就是先秦乃至两晋期间分段开凿的,而相同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则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便已经发掘过。只是这些河段厥后多有淤塞,或因为南北朝盘据多年,水运废弛后贫乏疏浚,要么断流,要么浅狭不堪。
靠!这就是宇文士及?看起来还真是龙生九子各有分歧啊!萧铣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便是八叔萧瑀讲课了。萧瑀名义上是萧铣的八叔(堂叔),但是实际上年纪只比萧铣大了八岁罢了。面貌漂亮程度涓滴不再萧铣之下。凭着这副长相和家世,五年前萧瑀胜利娶了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独孤采蘅,如此一来,他不但是杨广的小舅子,还成了杨广的表妹夫,更受信赖。这也是萧瑀比来数年被杨广委以代笔表章的首要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