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行商见闻[第1页/共3页]
船行大江十余日,许是这些日子里,军人彟被沈法兴的碎碎念烦得不可,又或许是因为看着沈法兴与其带来的族人都是行船操舟的妙手,在南边经商的根基功颇好,感觉此人将来定然能够被仆人更加重用。以是,打仗久了以后防备之心也就逐步变淡,有些秘辛也情愿为沈法兴解惑。
沈法兴说的两成纯利,当然不是指一样重量的生丝织成绸缎以后,售价会晋升两成——因为那必定是不止的。究竟上,绸缎的售价比生丝质料贵上五成也是很普通的环境,但是因为野生破钞也很多,遵循隋朝的纺织业出产效力,一个农妇一年下来,不算加班加点,也就织出十几匹布帛绸缎。以是把一年的野生口粮耗损折到每匹绸布上,纯利也就两成摆布。
十月尾,船队到了襄阳,过河便是樊城南阳。一起安然赶到的军人彟批示着沈法兴等卸货安设,他自去邸店寻访接盘的老友许文宝。
这一天,船过夏口,从长江转入汉水,行至夜幕时分停船泊靠,因为已经分开了江涛水流相对澎湃的长江,军人彟和沈法兴都神经败坏下来了些,弄些酒在船上小酌一番。两杯会稽老酒下肚,沈法兴又提出了阿谁须生常谈的题目。
“沈兄,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你也说了,平常余暇的年份,百姓直接卖茧的人未几,那些商户们天然也不会本身长年养着一群女人等着缫丝织布。比及人手不敷的时候,不但是民户人手不敷,那些豪商也是人手不敷的,他们吞出去厥后不及措置,岂不是要烂在手里?”
两人悠然神驰地叙谈了半夜,沈法兴才晓得萧铣在这么戋戋一桩江南贩子们做惯了的生丝买卖内里,都挖出了这么多门道。而之以是他们此次只贩售生丝而不贩售绸缎,明显也是同理的——这两年江南因为修河,官方劳力严峻,女人都下田干活了,织布的劳力支出两三倍于缫丝,即便有些许技术改进,那也是做不完的。不如操纵北方这些年群众余暇人力代价昂贵,相对而言有采购生丝后加工转卖**的转口贸易潜力也大,让出一部分供应链中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环节。
“这个咱如何得知,咱也是夏末时候才被武老弟你招来的,咱尽管水上跑的谋生,那些细事儿,也没过问过。”
沈法兴用了好半晌,才转过这个弯儿来,心中倒是愈发赞叹:“如此说来,全部苏湖各州都缺劳力,咱家大人不是也缺劳力么?南苕溪的屯区咱也看过,就几百户人家,靠这些人,如何够煮茧缫丝那么很多……唔,这五千石的生丝呢?便是日夜不断做,也差着三五倍呢。”
军人彟借着酒劲儿无法地摇点头,伸出两个手指头,故作奥秘地说:“沈兄,你可晓得,咱此次靠着大人的面子,找苏湖豪商连借带赊,凑了几十万斤生丝,一共是花了多少本钱,又用了多少野生么?”
“武老弟,你说萧大报酬何不让咱构造人手把那些从湖州姑苏收来的丝都织成绸缎,再卖去南阳呢,平白少了两成的纯利啊。”
三折二入,是说生丝买卖里,收丝的时候一种计量体例,也就是如果收的是还没剖的蚕茧内里另有蚕虫的那种,会遵循三石蚕茧折抵二石生丝的体例计价,以表现蚕茧内里不能用的虫子部分的耗损,并且即便是折掉三分之一的有效体积,收蚕茧的代价也实在会比收成品的生丝便宜很多,因为毕竟少了煮茧缫丝两道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