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四十章[第1页/共4页]
昔日与晏子言不过在琼林宴上有过一面之缘,连话都没说过,实没成想他竟记得本身。
苏晋愣了一愣,眼看皇城已近在跟前,做出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态势:“哦,倒未曾传闻过此人。”
她这头将行囊归置好,没留意背后被人一拍。
任暄笑道:“如果思疑你,我还来问你做甚么?通风报信么?”
任暄来回走了几步,说道:“如许,你且先在此处等着,待会儿为兄送完密帖,抽暇子去詹事府探听探听,看看晁清失落那日,晏子言究竟做甚么去了。”
柳朝明将提灯递还安然,回身回轿,冷僻清说了句:“不认得此人。”
岂料这摊主当真是个偶然令的,将满地书画抱在怀里,一起尾随,还一起嚷嚷:“收回你的财帛,鄙人不能要。”
柳朝明不言语,连神采也是寂寂然的,一旁的掌灯陪侍又道:“老远就闻声小侯爷与少詹事大人兴趣正高,不知是聊甚么,叫小人也来凑凑趣。”
摊主是位白净墨客,苏晋本要赔他银子,他却振振有辞道:“这一地书画乃鄙人三日心血,金银易求,心血难买。”
到了晌午,日头像被拔了刺的猬,毒芒全都收起来,轻飘飘挂到云背面去了。
春雨初歇,灼灼霞色覆盖六合, 他老远辩白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内心猜到她的来意, 一时喜出望外, 遂命下人请到厅堂,以好茶奉上。
苏晋听声音耳熟,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恰是那日在大理寺给她送伞的阿谁。不消猜,另一名一露面就叫天下寂静的便是左都御史柳朝明柳大人了。
苏晋应道:“彼时在翰林院只顾修书撰文,与人交友甚少,且只要戋戋数月,当不会有人认出下官。”
景元十四年,圣上亲颁法律《大诰》,命各户保藏,如有人冒犯律法,家有《大诰》者可从轻措置。
贡生去烟巷河坊是常事,相互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何不能与人言?
晏子言没有接话,高低打量着她,一时没移开眼去,苏晋又道:“少詹事大人恐怕是朱紫多忘事,但贡士所的武卫并非空口无凭,他们说少詹事去过,是有一枚晏家玉印为证的。”
苏晋会过意来,掉头就走,然罢了晚了。
许元喆道:“他不肯说,我便不好诘问了。自始至终,连他去的是哪间河坊,究竟见了谁,我都未曾晓得。”
任暄没想到这一茬儿瞒天过海落到柳朝明眼皮子底下竟被一笔带过,大喜之余又有点劫后余生的幸运,忙拉着晏子言拜别了御史大人的官轿。
晏子言抖了抖袖袍,觉得在听笑话:“一群莽夫信口开河,晏家玉印乃晏氏身份意味,本官向来珍惜如命,毫不过带身侧,如何能落入别人之手?”
苏晋不欲与他胶葛,将身上的银钱全塞给他,回身便走。
可晏子萋是太傅府令媛,若在贡士所留下玉印当真是她,又怎会跟烟花水坊之地扯上干系呢?
午过得一个时候余暇,刘义褚捧着茶杯,站在衙门口望天,余光里扫到“打尖儿”返来的苏晋,拼了命地递眼色。
任暄非常谦恭:“安然哥子谈笑了,少詹事不过是瞧着我换了个面熟的陪侍,随便问了几句。”言罢还给晏子言使了个眼色,意义是大事化小。
晁清原该与她同科,可惜那年春闱后,他父亲去世,他回籍丁忧三年,本年重新科考,那里知又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