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恰逢雨连天》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69.终章[第1页/共7页]

朱南羡来到苏晋身前:“我担忧朱昱深设伏,分开西北后,绕道自青州走,等这一批归乡的将士归家了才来,让你等久了。”

后代提起盛唐,说无可企及的繁华,无语伦比的尊荣,到末端,也会叹一句凋敝后的疮痍,皇权背后的肮脏,提起贞观帝唐太宗,说他贤明治世,千古一帝,却也要替他夺位弑兄的残暴,搏斗亲人满门的暴虐。

江山多少年,百岁繁锦亦如白驹过隙。

雨仍未停,从一月一向下到仲春。

是了,见字如晤,何必别礼?

朱瑄亦遗憾点头:“是,昨日我与瑾儿去府上拜别,听苏大人说,都察院的事物,他已全数转交给了柳大人,明日便会分开南都城。”

伴着永济十三年连绵不竭的春雨,随宫里已停了朝,第一批迁去北京的大臣已将行装清算安妥。

伞本来就是用来遮雨的,再贵重的伞都该如此。

雨水纷扬,苏晋仓猝自院里收回午后晒着书册,回到屋中倒一盏净水。

一解身清闲,二解心清闲。

永济六年, 震惊天下的屯田大案结审后, 左都御史苏晋结合兵部下达咨文,令处所官员将士主动自查,隔一年, 各地军屯民屯所收的粮食几近增了一倍, 边陲军饷供应充足, 多余的充入国库, 国库盈足。

二人说着,走下桥头,翟迪与苏宛已在桥劣等着了,翟迪迎上来道:“沈大人,众官员已在正阳门外等着了,下官方才点过,都到齐了,您畴昔就起行罢。”

朱瑄与朱瑾一起躬身:“十叔说的是。”

春深暮里,沈奚忙里偷闲,自树下挖出一坛杏花酿,坐在石桌前自斟一杯。

行囊已清算好,曾经苏府的下人一半散了,一半随翟迪去了北京,苏晋只留了覃照林与覃氏在身边。

信纸洁白,上头只要短短四个字:见字如晤。

窗外月色恼人,入夏时节,伴着一阵阵扰人的虫鸣。

她似是欲言又止,顿了一下,忍不住又说,“且这么多年每回提‘结婚’,便要遭遇一场分袂一次大难,能够我与这两个字犯冲吧。”

朱南羡站在西北的风沙中,望着天野绝顶,风起的故都,抬手举杯。

言罢,步至道旁,折了一枝柳递给他。

下一刻,便有耳熟的叫声传来:“阿雨,阿雨——”

看不透,以是不究查了。

罢了,或许连他本身都不晓得。

翟迪一看这柳枝,目色暗淡下来,苏宛更是哽咽出声:“三哥,您真的不随我们一起去北京么?阿宛舍不得您。”

这个耸峙于东方的陈腐国邦,历经前朝战乱,天下盘据,新朝建立,皇权动乱后,终究在百年后重新崛起,迎来了天下承平,万国来朝的乱世,连路旁的小儿的歌谣里都会唱一句“贞观再治”。

永济十三年的暮春,风雨连天。

想亲身与他道个别。

一句见字如晤,她毕竟没能比及柳朝明。

苏晋看月看得入迷,不经意间,竟听到一阵排翅之声,像是有鸟扑棱着翅膀划过夜空。

(七年后)

郊野无垠,昏黄月下,一单身覆白羽的鸟在夜空回旋。

烈火可燎原千里,可传承古今,可烧遍这个江山斑斓,烧出一段乱世繁华。

桥下垂柳,东风轻拂,苏晋顿住脚步,对沈奚道:“行了,我就送你到此罢,省获得了正阳门,见到一群大员,又要多出很多别礼。”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